旅游地產五大短板
時間:2014-05-29 16:30來源:勇先創景 作者:旅游規劃中心 點擊:
次
遙想旅游地產發展的這些年,正是中國投資經濟大行其道的幾年;傳統房地產業一路飛奔,蘿卜多了不洗泥的時代;而相對于傳統的居住型房地產,旅游地產更是“春風得意馬蹄急”。而現如今正是地產的轉型時期,規范中國旅游地產迫在眉睫,發展中國旅游地產也是一種必然,但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和土地資源為代價。
一、認清“旅游地產”的概念。旅游地產的概念較寬泛,當前認識也不盡統一。筆者認為,旅游地產是指以旅游景區為依托,以旅游休閑度假為目的,但其開發方式上又實現旅游服務功能的房地產開發模式,也包含了一定的旅游促銷方式。旅游地產在空間上與旅游相關聯,不是單一的。旅游地產主要指旅游景區為游客提供的各種“分時度假”賓館、飯店、度假村、別墅、產權酒店等,還指與旅游景區在空間上有所關聯的住宅建筑物。景區內的配套設施(含賓館、飯店等),不應劃入旅游地產進行研究,一些無景區依托,制造人為景點的生態住宅建筑也不應劃入旅游地產。只有認清“旅游地產”這一概念,才有助于我們對旅游地產做深入研究。
二、開發旅游地產必備的要素。中國旅游地產還處在初級開發模式,不管是強調5+2健康生活方式(即S.S.HOME),還是TOWNHOUSE(聯排別墅,疊加別墅),一旦與旅游地產相關,開發時也必須具備旅游地產的必備要素。
1、依托旅游資源。這種旅游資源主要指有山有水的自然旅游景點,當然,也有一些人造主題公園,如深圳華僑城等。
2、旅游管理服務與安全保障體系健全必須一流。
3、旅游配套設施與旅游總體環境必須良好。
4、投資回報與升值空間。有較好的投資回報與升值環境。
5、旅游地產自己具有特色文化。6、與居住地居民的消費水平、生活習慣和投資方向、欲望等相適應。
7、較好的信用。
三、發展旅游地產的制障。
1、國家政策、法規在“旅游地產”這方面沒有或者不健全,導致旅游地產發展無法可依,無章可循,也出現一些盲目發展,如海南的沿海別墅旅游地產等。旅游地產受國家宏觀政策影響很大,開發時必須予以考慮。
2、旅游景點生態很脆弱,可供開發的旅游地產空間有限,或者說不適應發展旅游地產。目前,潘石屹攜得意之作———博鰲藍色海岸和建筑師走廊(長城腳下的公社)殺入中國旅游地產,很具挑戰性,能否成功,拭目以待。但一些景區內出現在修建的旅游地產或因建筑風格,或因體量臺大等等原因,破壞了本身所依托的旅游景點,應立即停止或取締。旅游地產應與旅游景區在景觀外形上相統一。
四、營銷模式有待研究。“分時度假”已進入中國旅游地產,北京陽光假日別墅群,南戴河“碧海藍天度假村”等是明顯例子。“產權式酒店”也風靡中國,特別在秦皇島、海南島地區尤盛。不管是華夏之旅模式,愛特樂模式,云南太陽模式,康樂園模式,房東卡模式。旅游地產營銷模式應在力求先進的前提下,尊重中國居民的實際情況,不然,旅游地產只能是“海市蜃樓”,無人購買。
五、旅游地產的發展資金與信用問題。我們在很多地方會發現一些因有資金不到位的“半渣子”工程,或者一些旅游地產發展商的承諾不到位導致信用危機。
勇先創景視點:
旅游地產除了以上短板外,還有目前旅游地產開發的一大禁忌,就是開發商把旅游地產等同于前幾年的傳統房地產,一定要在短時間內收回投資。勇先創景認為大部分旅游地產實質是做模式,需要先將旅游做起來,再依托旅游景區來做旅游地產,所以要將旅游地產當做長線來做,這樣才能成功。
(責任編輯:勇先創景) |
?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