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要做養生養老啦
時間:2014-11-10 15:03來源:勇先創景 作者:養生養老中心 點擊:
次
美麗的黃山,以四絕吸引著世人的關注。那么黃山是不是就依靠這個“美麗”一走到底呢?
合肥人要是去黃山旅游,一個新的集合養老養生的7000畝特色景區引起很多人關注,這個位于黃山風景區東大門的“黃海仙都”景區,以黃帝文化為主脈,按照“打文化底牌,做山水文章”的戰略思路,已經初具規模。
2014年,該景區內黃帝雕像、軒轅古剎、福固寺、祭祀廣場、環湖步道、環湖景觀道等旅游項目開工建設,一個被稱為合肥人后花園的大型旅游項目呼之欲出。
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的黃山,因傳說在5000-5500年前,軒轅黃帝攜同丞相容成子、浮丘公南下居此,采藥煉丹得道成仙而得名。秦始皇敕封其為‘黟山’,唐明皇李隆基御賜‘黟山’為‘黃山’,清朝康熙皇帝御筆題字稱“黃海仙都”。
黃海仙都景區坐落于黃山風景區東大門、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的軒轅峰下。項目由黃山龍裔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所轄的黃山龍裔公墓經營管理有限公司、黃山龍裔帝陵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安徽飛海置業有限公司等共同投資開發建設。景區總占地7235.3畝,休閑旅游度假農耕養生等3853.8畝。
據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迎來第一個老年人口增長的高峰,老齡人口達到2.02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4.8%,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個老年人口突破2億的國家。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明確了發展養老產業,而中國傳統的家庭養老觀念與政府提供養老服務效率方面的缺陷,使得養老產業化、社會化成為必然趨勢。
黃山龍裔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清江介紹,十年的時間,吳清江和他的團隊探索出一條以“文化為主脈,旅游為主體,公墓為基礎,養生養老為紐帶,激活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產業鏈”的經營發展新模式,“跳出旅游做旅游”、“跳出養老做養老”、“跳出農業做農業”。
吳清江說,他們跳出傳統旅游做旅游,充分利用黃海仙都的優美的自然資源和厚重的人文資源,依托黃山景區旅游經濟主打產業的拉動,借助“黃山”世界知名品牌和源遠流長的黃帝文化,把黃海仙都景區打造成集“休閑旅游、度假養生養老、生命紀念、新農村建設”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大型旅游綜合開發項目。2013年,黃帝文化旅游項目建設啟動,1.8公里黃帝文化景觀墻、黃帝文化廣場等全面動工興建。今年十一期間,黃山市旅委將黃海仙都景區列為秋季黃金旅游線路,推薦等級為五顆星。
吳清江隨后在黃海仙都景區的青山綠水間,建設一個“軒轅養生養老健康城”,吳清江把養生養老健康城定位成了一個集休閑養生、度假養心、休閑旅游為一體大型的服務基地。養生養老健康城將依托夫子山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現代化設施,以人性化服務理念為老人提供更健康的環境、更品質的生活,并結合生態型、養生養心型、星級酒店型養老生活模式,大力推進銀發產業、民生工程建設,這一條旅游養生產業鏈被業界稱作為中國旅游養生產業開發模板。
此外,黃海仙都景區所在地的黃山區,是中國歷史名茶太平猴魁的原產地,游客旅游還能采茶品茶。旺季的采茶時節,當地居民集合起來,幫助開發的上千畝生態茶園采茶,在調整產業結構中引導農民走上致富之路,新型產業開發模式在黃海仙都景區日漸形成。旅游、養生養老、公墓、新農村,被整合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勇先創景養生養老規劃中心視點:在風景宜人的黃山做養生養老,一方面可以讓旅游者有更多的休閑度假項目,更好的留住旅游者;另一方面以旅游為引導的旅游產業鏈正在形成,從而形成產業集聚。曾到北京勇先創景規劃設計院咨詢的黃山水鎮項目也是如此想法下開發的。

黃山水鎮總平面

黃山水鎮花戲樓
(責任編輯:勇先創景) |
?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