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休閑范例城市研究》一書對全球50個休閑城市進行比較分析,其中把中國和世界休閑城市聯袂對比,在5個方面有開拓和創新。 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在第二屆世界休閑博覽會的休閑發展國際高峰論壇上發布了全球10個休閑范例城市,開普敦、迪拜、杭州、赫爾辛基、尼斯、奧蘭多、里約熱內盧、塞維利亞、新加坡、維也納位居榜上,立即引起旅游休閑業界的關注和熱議。一是把中國和世界休閑城市聯袂對比、并列齊觀,少見;二是這個名單由中國學術機構研究發布,罕見;三是我國休閑論壇和休閑榜已經多矣,現再扯上世界列國,恐怕新理念、新方法將更加層出不窮,不再鮮見。等找來其發布的《全球休閑范例城市研究》一讀,覺得它在一些方面確有些開拓和創新。 其一,放眼國際的新視野。即全球化視角。休閑是人類共同的追求,休閑城市也遍布全球。該項研究以全球50個城市為樣本,涉及歐洲17個、亞洲14個、美洲13個、非洲和大洋洲各3個城市,讓我們的視野從東方一隅豁然開朗到了全球,誠所謂“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研究思路因之也煥然一新。更令人欣喜的是,這份研究成果產生自首屆世界休閑博覽會5年之后,且由中國研究團隊提出來,也表明我國休閑業發展和研究起點不低。 其二,獨辟研究的新路徑。該研究以寬廣視角切入,審慎選擇和確定了研究方法、參照標準、結構框架,按照人均GDP、經濟地理學的中心性、城市的核心基礎與首要推動力3個坐標,將休閑城市劃為快速發展中、比較發達、發達3種類型:人均GDP 1萬以下、1萬到3萬、3萬以上美元;飛地、腹地、樞紐三種地理區位;資源稟賦型、政策導向型、綜合支撐型的城市基礎。并選定了26個原始指標,形成18個三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3個一級指標的框架體系,篩選出不同條件、階段、類型的城市休閑發展范例。該研究采取定量研究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客觀評價和主觀判斷相融匯,研究方法較為科學、研究過程較為嚴謹、研究結論較為中肯。 其三,概括歸納的新標準。通過對全球50個休閑城市的比較分析,揭示了具有普遍意義的7項特征(或者說7條標準),包括對自然環境的養護利用,對文化特色的保護挖掘,對城市休閑功能的配套完善,對休閑產業的推動發展,對休閑活動的培育開發,對休閑在城市品牌建設中的作用發揮,對休閑在商業、管理、服務、營銷模式中的應用等。只有同時具備上述5個以上特征,才能成為休閑范例城市,這些世界性的發展現象或規律,對認識、建設和提升我國的休閑城市具有重要的啟示。 其四,突出特色的新排列。該項研究以“和而不同”、“殊途同歸”的中國式哲學思維,立足于為城市管理者提供有價值的借鑒,擺脫了梁山泊義軍式的排行傳統,把探尋規律、把握規律,互為借鑒、互相促進作為出發點,推動了我國休閑領域的研究創新。最終研究成果的發布,按英文名稱首寫字母排序,每個城市只是一種類型的發展范例,居于前列的城市未必各項指標就領先,旨在說明休閑發展有普遍性規律,但沒有統一模式。如開普敦(第1位),休閑指數0.177、休閑治理指數0.319;杭州(第3位)休閑指數0.387,休閑治理指數0.330;新加坡(第9位)休閑指數0.789,休閑治理指數1.000;維也納(第10位)休閑指數0.876,休閑治理指數0.683。 其五,發展借鑒的新啟示。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和實例解剖,歸納了休閑城市發展的若干經驗。例如:發展休閑應經濟與社會效應并重,發展休閑應體現利益均等和普惠國民,發展休閑應理念和條件同步提升,發展休閑應統籌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發展休閑應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發展休閑應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這是全球50個休閑城市、數十年發展的經驗凝結,也是無數彎路歧途和慘痛教訓的反思體會,對于方興未艾、蓬勃崛起的中國城市休閑,應視作彌足珍貴的前車之鑒和發展指南。 回首5年來的中國休閑業,可謂乘風破浪,高歌猛進。短短5年間,我國就明確了引導休閑發展的職能部門,啟動了國民休閑綱要的編制,召開了首次全國休閑工作會議,數省出臺了促進休閑發展的政策舉措,休閑經濟和理論研究也日益深入,休閑產業快速發育。2010年全國休閑消費最核心部分已達21959億元的規模,約相當于GDP的5.51%。 可以相信,我國休閑業在“十二五”時期將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也期盼越來越好的休閑城市研究成果加快問世,為全國休閑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論與智力支持。 (責任編輯:勇先創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