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首都經濟的重要支柱和新增長點。其中,以旅游文化創意為特色的創意項目備受中外游人關注。綜觀北京30家市級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絕大部分為休閑觀光景區。譬如,以運作“科技游”為主題的中國動漫游戲城;以探究影視文化為主題的懷柔影視城;以詮釋“明陵文化”為主題的十三陵明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以體現北京奧運風采為特色的奧林匹克公園;以凸顯“天下收藏”為主題的琉璃廠歷史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以展示新派書畫藝術為主題的798藝術區……有專家認為,創意,是旅游最核心的東西,首都北京在展示旅游文化創意方面頗具先導性。 西城:創新設計延文脈 今年國慶長假過后,河北省攝影家協會10位會員結伴來京,感受節后“游潮”驟減后的“快旅慢游”。在北京護國寺街口,這項活動的發起者——主打“城市記憶”攝影作品的齊占林先生與記者攀談時,表述了此次行程的目的:“我們總想搞一組富含北京傳統文化內蘊以及洋溢時尚色彩的圖片。然而,首都很多精彩景觀都被眾多攝影家拍攝過。如何表現北京風景新氣象,成為大家深入探討的話題。故此,我們研究后決定,國慶長假后相約來京,留下一組‘京城旅游文化創意’的寫實作品。” 記者跟隨齊先生一行,走入北京西城區的古街舊巷。在齊先生入住的護國寺賓館,隨著這些攝影家按動快門的聲音,這家北京胡同主題飯店的樓層間、客房內的“北京胡同老行當”泥塑、京城四合院曾經流行的玻璃畫、建筑藝術師高仿的胡同門樓、老住戶家中擺設的座鐘,連同胡同收舊貨的貨郎鼓等舊物件,紛紛進入攝影家鏡頭。齊先生表示,在西城區的胡同文化主題飯店“吃住拍攝兩不誤”,而后到隔壁的護國寺小吃店品小吃時,拍攝“京味兒小吃文化新創意”展窗;到前門建國飯店通過抓拍,獲取“京劇旅游文化創意劇照”,然后到什剎海感受中國傳統民俗文化與西方酒吧藝術互動的文化創意場景,旅游新體驗感覺油然而生。 據北京西城區區委宣傳部相關人士介紹,“十二五”期間西城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將重點發展文化旅游、文化演藝、古玩藝術品交易、設計服務等五大創意產業,聚合打造琉璃廠歷史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西長安街現代演藝街區、天橋演藝區、什剎海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天寧寺文化創意園等7大產業集聚區,吸引八方賓朋到次深度體驗,以此展示多元旅游文化、傳播和市場渠道體系建設,構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新格局,把西城區建設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獨具魅力的首都文化核心區。 東城:胡同文化新體驗
對于專程來京城探訪旅游文化創意景觀的澳門某時尚雜志主編尚金明先生來說,東城區老巷舊院的“前世今生”都已十分了解,因為,他的少年、青年時光都是在東城區胡同里度過的。近年,每到節假日,尚先生到東城街巷探訪親友時,都十分關注東城旅游文化的延續與變化。 記者在長約760米、歷經數百年風風雨雨的南鑼鼓巷中緩慢地游走,深切感受到的是,北京胡同文化所表現的多類產業,已超越了一般人的傳統概念。記者發現,古巷兩側,“靠點譜”、“本土意識”、“在別處”、“心是孤獨的獵手”……一處處凸顯店主情懷和個性的店鋪吸引了不少旅游外賓和引領時尚的年輕消費群體。 利用蜜月假期來這里感受“胡同文化新商圈”的袁鵬、金嵐夫婦在一家個性化小店里,一面挑選店主親自設計、頗具創意的衣帽飾品,一面向記者談起在東城區胡同里的游感:“我們在板橋南巷7號‘胡同里的創意工廠’攜手瀏覽;在方家胡同紙制品店里欣賞創意商品、在五道營胡同的‘創意街坊’里,與年輕就業者交流藝術創新思路……讓我們充分感受到北京胡同文化的時尚色彩和創新理念。” 隨著表現胡同新氣象的東雍創業谷、方家胡同46號、后街美術與設計園等被授予東城區文化創意產業示范基地,文化創意讓“京城胡同”一詞洋溢著時尚色彩。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東城區還有一批舊廠房正在整合、設計中。這些被稱為“胡同里的創意工廠”的文化集聚區,已經成為東城區文化創意產業聚合發展過程中的“符號”。 房山:力推創意集聚區 前不久,北京市政協組織部分委員來到房山區,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情況進行調研。房山區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周口店遺址,“石經長城”——佛教圣地云居寺,集自然、歷史、佛教、道教文化于一身的上方山,北京地區修建最早、占地面積最大的帝王陵墓群——金陵,全國唯一有碑刻、有遺址的景教寺院——十字寺,以萬眼泉水形成的“北方水鄉”——長溝等文化旅游資源,委員們建議房山區在文化與旅游融合方面進行深入思考,突出區域優勢,做大、做強文化創意產業。特別是在“十二五”時期,要進一步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蘊,進一步提升文化旅游創意產業的品位,早日建成“現代創意休閑新城”。 房山區委宣傳部相關領導向記者介紹說,“十二五”期間,北京(房山)歷史文化旅游集聚區將依托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生態環境資源,重點發展以休閑度假、健康養生等產業為主,文藝演出、節慶活動、博物館展出為輔的文化旅游創意產業,注重突出本土文化特色,有針對性地提升、改造現有的歷史文化旅游景區,培育和發展具有房山特色的度假休閑、旅游演藝創意產業集群,進一步豐富文化旅游創意內涵,增強文化旅游的服務能力,提升文化旅游產品的層次,整合開發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原生態自然資源,打造觀光旅游精品線,重點發展運動休閑、綠色康療養生等時尚產業,構建以知名景區為軸心的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 ■數據為證 北京“文創”產業風光無限 繼2006年12月認定了10個集聚區之后,北京市又于2008年3月認定了11個集聚區。2010年又新認定了首鋼二通廠中國動漫游戲城、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兩個園區、八達嶺長城文化旅游產業集聚區、中國樂谷——首都音樂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等9個園區。至此,北京市市級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總數達到30個,相繼成為中外來賓“游創意”的觀光目的地。 2007年以來,北京文化創意產業整體發展迅速。其中2009年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1489.9億元,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12.3%,從業人員114.9萬人。2010年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1692.2億元,比上年增長13.6%;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2.3%,與2009年持平。“十一五”時期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迅速,已成為僅次于金融業的第二大支柱產業,產業內各行業都獲得不同程度的業績。 ■專家建言 曾經出版過《京城老街的“前世今生”》、《胡同文化創意探微》等多部城市文化專著的中國古城民俗藝術研究會理事童心海在談及旅游城市文化創意時表示,當下,旅游文化創意產業及個體項目還存在巨大的擴展空間。比如,“胡同游”不要僅僅局限于乘坐三輪車穿越胡同、進四合院聽老住戶講解、到門樓前講述當年主人等級等等。旅游、文化等部門能不能通過找尋相關人才與專業培訓,通過小型實景演出,在四合院內再現“老北京”當年生活的場景,即便是片斷或小品,也通過帶有文化創意的娛樂項目,讓人們深切了解當年北京四合院的人與事。與此同時,20世紀70年代之前,胡同、四合院內少年游戲時的鐵環、老樹上插掛的風車連同凸顯四合院文化的微縮門墩兒工藝品、玻璃畫等,都可以成為“四合院特色旅游商品”。 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博導王慧敏認為,要以文化創意旅游激活城市的無形資源,使城市文化符號感性化。一個傳說、一個故事都可以直接嫁接到旅游產品上,表達文化內涵,創造市場價值。如瑞典的“哥德堡號”仿古商船就是一個典型的創意展示品,它把古老的歷史變成一個鮮活的文化旅游景觀,通過“環球航行秀”詮釋瑞典文化和歷史,所到之處吸引了政府、企業和居民的高度關注,產生了巨大的綜合效益。就旅游文化創意紀念品而言,城市的文化、歷史、品牌、設計、技藝甚至符號等,均可通過文化創意,讓城市文化更具鮮活性。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所長李建盛認為,文化創意產業是文化資本、智慧資本和經濟資本優化組合和融合創新的產物,是北京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戰略性動力要素。目前,北京市級的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約30家,區縣級則約100家。但有的地區,文化創意產業仍表現為粗放型、數量型、分散型、低效型等特征。就此,李建盛表示,不應是“產業帶動創意”,而是“創意帶動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如何布局、如何發展,應該有制度化設計,也就是標準化,哪些可以稱為文化創意聚集區,聚集區該如何評估、考核,應該有具體的指標體系。 ■相關信息 北京三間房:外貿倉庫變身文化旅游創意園 中國旅游報·第一旅游網訊(記者馮新生)北京三間房文化旅游創意園將于5年內建設完成。昔日的“北京外貿三間房倉庫”將變身為一個集中國工藝精品創作、展覽、銷售于一體的高端藝術品展示交易中心。 該項目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該項目總投資7億元,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將以中華老字號、1975年落成的全國首家專營傳統高檔工藝品的展銷大樓——北京工藝懋隆藝術館為中心,分兩期進行建設。園區將以現有建筑格局為基礎,劃分為中國傳統工藝品展區、時尚工藝品研發設計創意園區和特色品牌商品消費集聚區三個功能區。園區將依托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的合作與支持,打造成集創意、設計、展示、交易、交流于一體的中國高端藝術品產業園。 與此同時,三間房倉庫內由于歷史原因形成的瓷片坑遺址,也將作為文化旅游創意園首期工程之一進行打造,工程竣工后,將成為一座舊瓷片博物館。(馮新生) (責任編輯:勇先創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