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鳳凰古城被打事件時有發生,暴露了當地旅游市場秩序的亂象。面對網友“封殺”,當地有關部門應該果斷采取措施整治市場秩序,如果任由損害旅游形象的行為繼續發生,無異于選擇“自殺” 19名重慶游客鳳凰古城遭毆打事件已經過去近半個月,事件的處理結果至今仍未公布,但網友對該事件的關注度持續走高。據人民網最新的調查顯示,有近90%的網友表示不再去鳳凰旅游,支持“封殺”。 “封殺”的理由無疑是充足的。因為,在鳳凰古城游客遭毆打并非個案,近年來已屢屢發生類似事件。 據公開報道,2007年發生“11名女孩鳳凰旅游慘遭毆打”事件;2008年張家界中國國際旅行社董事長在鳳凰因交通事故,在該縣交警隊大院被當地青年毆打;2009年為了一塊價值10元的仿玉手鐲,重慶游客駱思兵在湖南鳳凰古城遭遇拳打腳踢,兩根肋骨被當地一攤販及其同伙打斷;2011年4月,一老年游客在鳳凰古鎮酒吧一條街,制止小偷偷其包內東西,該小偷幾次喊同伙來打人,且手中帶有兇器······· 此外,除了被打,游客在鳳凰購物、游玩時“被宰”現象也時有發生。鳳凰旅游,為何“丑聞”不斷?究其根源,大致有以下幾種觀點: 一種是“性格說”。認為鳳凰地處大山區,老百姓雖然淳樸直率,但也有好勇斗狠的性格,有時一言不合就會大打出手,缺乏利用法律手段處理問題的觀念和能力。因此,游客在鳳凰旅游,自己要注意點,遇事不可較真。 一種是“怨氣說”。認為鳳凰旅游這幾年快速發展,但政府和開發商獲益偏多,老百姓受益偏少,由于老百姓在政府和開發商面前處于弱勢地位,因此把怨氣轉嫁到游客身上。 還有一種是“管理不力”說。認為一些景區經營權轉讓,導致景區管理、治安責任權責不明晰,一些旅游開發商只顧賺錢,不顧旅游環境的保護和管理等等。 筆者認為,當地民風淳樸也好,剽悍也好,都不是動“拳頭”、用暴力的理由。 從根本上說,游客在鳳凰古城被打事件的發生,暴露了當地旅游市場秩序的亂象。問題的根本原因,是鳳凰縣政府有關部門的“行政不作為”。面對網友“封殺”,當地有關部門應該果斷采取措施整治市場秩序,如果任由損害旅游形象的行為繼續發生,對于當地旅游業來說無異于選擇“自殺”。 假如有關部門在旅游環境、旅游市場秩序整治上,執法更嚴格一點,監督更有力一點,假如有關部門在旅游管理體制機制上,多一些探索,早一點解決和平衡村民與政府、開發商的利益分配,假如有關部門多一些耐心,在公民素質教育上多做點工作,相信毆打游客的事件就不會在幾年來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 不可否認,鳳凰旅游作為湖南省的一張旅游名片,對游客還是有相當吸引力的。“封殺”鳳凰旅游的呼聲,更多的只是一種情緒化宣泄。但假如當地有關管理部門不加以重視,處理毆打游客事件時虛與委蛇,那么終有一天,鳳凰旅游會走向“自殺”。 在大眾媒介如此發達的今天,如果鳳凰旅游的“惡名”繼續傳播下去,相信“皇帝的女兒也愁嫁”。畢竟,鳳凰雖是唯一的,但也非完全不可替代的。據統計,在中國,像鳳凰這樣的古城、古鎮、古村數以千計,已經開發出來的有180多座。隨著旅游業的發展,這些地方也紛紛加大了相關旅游產品的推介力度。正像有的網友所說,在鳳凰可以品味的東西,在許多地方,游客們照樣可以體驗得到。 鳳凰有關部門應清醒地認識到,游客會用腳“投票”的。旅游本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沒有人愿意拿生命去冒險,自找不痛快。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嗎? 何去何從,鳳凰有關部門該出重拳了!(班若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