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濕地旅游案例研究(6)
時間:2015-03-19 18:02來源:中國鄉村旅游咨詢網 作者:勇先創景 點擊:
次
(四)上海世博后灘濕地公園
案例簡介:
上海世博后灘濕地公園位于歐洲展館和黃浦江之間的長條狀地塊,曾是上海工業產業時期遺留下來的污染縱橫、毫無生氣的棕地。而現在這里成為了野生生物的天國、天然的大水操縱體系和都會故鄉。
案例分析:
“一條藍帶串起的四種文明”。其中,“藍帶”為三帶一區、三場九園、步道網絡形成的總體結構;“四種文明”為“灘”的回歸、五谷禾田、工業遺存、后工業生態文化。
利用竹子打造公園的休閑棧道,回收并整合從舊場地工業建筑拆下的材料并將其用于新建筑,利用具有工業歷史痕跡的殘部斷片打造懸空花園或是俯瞰平臺,實現原材料的充分利用。利用生態友好型巖石重建防洪堤,構造高效的防洪系統。
在這片稻谷作物繁茂、濕地植物叢生的城市農田中,人們享受著季節更替的美景:油菜花在春風中遍野綻放,向日葵迎著夏日艷陽燦爛盛開,稻花和著秋風徐徐飄香,三葉草在冬日里平添點點青翠,成為城市居民體驗農耕農產的絕好去處。
經驗總結:
1、在生態重塑的景觀基質上,農業和工業的歷史記憶與后工業生態文明相互交織重疊。其以一種生命系的姿態證明,生態基礎設施可為社會和自然提供一種新型的生態水治理和雨洪調控方式。這一獨特的、生產性的、承載著過去的記憶并展現未來生態文明的后工業景觀設計,譜寫了以低管理成本、高收效景觀為基礎的新美學贊歌。
2、景觀設計師用再生、更新的設計理念將原場地改造成了具有生產、防洪、水體凈化、生態保育、審美啟智等綜合生態服務功能的城市公園。公園集生態雨洪調控、工業材料回收再利用、城市農業于一身,極大的解決了河水污染問題,實現了整治荒蕪之地的目的,為受到嚴重污染的工業棕地注入了新的景觀活力。
(責任編輯:勇先創景) |
?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