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濕地旅游案例研究(3)
時間:2015-03-19 18:02來源:中國鄉村旅游咨詢網 作者:勇先創景 點擊:
次
二、國內濕地旅游案例研究
(一)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
案例簡介:
杭州西溪濕地陸地綠化率高達85%以上,生態資源豐富、自然景觀質樸、文化積淀深厚,屬于罕見的城中次生濕地,是目前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于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其包括東部濕地生態保護培育區、中部濕地生態旅游休閑區和西部濕地生態景觀封育區三個部分,素有“杭州之腎”之稱。
案例分析:
西溪之勝,獨在于水。水是西溪的靈魂,園區約70%的面積為河港、池塘、湖漾、沼澤等水域,正所謂“一曲溪流一曲煙”,整個園區六條河流縱橫交匯,其間分布著眾多的港汊和魚鱗狀魚塘,形成了西溪獨特的濕地景致。
西溪之重,重在生態。為加強生態保護,在濕地內設置了費家搪、蝦龍灘、朝天暮漾三大生態保護區和生態恢復區,還建有濕地科普展示館,三個生物修復池和一塊濕地生態觀賞區。多處設置觀鳥亭,呈現出了群鳥歡飛的壯麗景觀。
西溪人文,源遠流長。西溪自古就是隱逸之地,被文人視為人間凈土、世外桃源,文化底蘊深厚。
西溪民風,淳厚質樸。端午節龍舟勝會,歷史悠久,形式獨特,有“花樣龍舟”之稱。“西溪人家”、“桑、蠶、絲、綢故事”重現了西溪原居民的農家生活勞動場景,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水鄉民俗。
經驗總結:
1、既不同于自然保護區,也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公園,西溪濕地公園構建了集保護、科研、教育、旅游觀光等功能于一體的城市濕地公園典范。
2、在設施的配套方面,在把握量的控制的前提下,建設高標準、高技術、高效率、生態性和節約型的基礎設施共享系統,極大的滿足了既定的功能需求。
3、在業態布局方面,以打造杭州獨特的生態旅游精品為目標,配套商業、高品質的生態休閑設施,如會館、企業總部、主題沙龍、創作基地等。
4、發展水主題旅游,實現了生態保護與旅游開發的完美結合和和諧發展;以西溪濕地的文化底蘊為基礎,大力引進文化產業,規劃設計“西溪國家公園藝術家村落”,實現了濕地保護與文化產業發展的完美和諧和相互促進;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發展濕地旅游,保存了農業生產元素,實現了農、漁業體驗主題旅游開發與濕地保護的完美和諧。
5、抓住“規劃、保護、管理、研究”4個環節,堅持規劃先行,構筑區域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規劃體系,實施科學保護,調整并規劃區內人類活動的強度和容量,注重精心管理,在科學保護與適度利用之間尋找平衡點,走出了一條保護與利用的“雙贏”之路。
(責任編輯:勇先創景) |
?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