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不僅是旅游的事
時間:2014-06-11 18:16來源:勇先創景 作者:鄉村旅游規劃中心 點擊:
次

很多地方官員和老百姓容易把土生土長的鄉村旅游當成是專治小病的中草藥,其實這副中草藥用的好,是可以解決大問題的。
時下正是插秧種稻的季節,然而南京市棲霞區西崗街道樺墅村的村民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村支部書記蔡云告訴記者:“我們去年底生產的大米還有200噸沒賣出去,大家心里都很著急。”他所說的沒賣出去的大米是一種稻米新品—“南粳46”。由于缺乏現代化的銷售經驗,這種被譽為“江蘇最好吃”的大米的銷路成了村民的難題。
因受地理條件的限制,樺墅村不像其他城市郊區村莊那樣能夠借著城市化的進程快速致富。據悉,樺墅村2011年由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區劃調整至棲霞區西崗街道,當時村級經濟非常薄弱,土地租金是村集體經濟的唯一來源,年收入僅有20萬元。村民大多外出務工,收入水平低下,全村低保、重病等弱勢家庭128戶,占總戶數的19%。為突破困境,實現民富村強的夢想,2012年,村里推廣種植優質“南粳46”大米,帶動了村民致富。不過自進入2013年以來,由于大環境的影響,這種大米的銷售出現了問題。盡管在南京開了3家直營店,也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并考慮網上銷售,但都沒能從根本上改變大米滯銷的現狀。
如何將大米賣出去,讓農民豐收、增收問題成為了身為南京市勞動模范的蔡云的一塊心病。不過這一現狀將很快得到改善:他希望通過建設美麗鄉村來發展鄉村旅游,以此來帶動大米等有機農產品的銷售。“我們的大米之所以滯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消費者僅憑宣傳難以認可大米的質量,必須將它吃到嘴里,才能讓人們相信這是江蘇最好吃的大米。”蔡云說,自己曾經營過3家飯館,在這方面體會頗深。
只有實現了讓城里人“愿意來、留得下、帶回去”,才能真正實現農民致富。為了建設美麗鄉村,西崗街道干部曾多次到蘇南等地考察。棲霞區區委宣傳部副部長王勇說,將城里人吸引到樺墅村來,讓他們既能在這里玩得好,又能買到真正的有機農產品,從而促進農民收入,這才是建設美麗鄉村、發展旅游事業的根本。
王勇認為,在發展美麗鄉村方面,樺墅村的區位優勢很明顯。樺墅村位于棲霞區東端,毗鄰仙林大學城,與句容市寶華鎮、江寧區湯山街道接壤,南京地鐵四號線車輛段項目在其境內,并已經開工建設。未來,城里人到樺墅村游玩交通會很方便,坐地鐵可直達。
此外,樺墅村的旅游資源也很豐富。全村總面積約為9平方公里,以丘陵地貌為主,其中耕地面積2800畝,山林面積7700畝,發展有機農業的條件得天獨厚,若周末農場、體驗式農莊等項目建設完成,相信能吸引不少城里人到這里度周末。另據了解,樺墅村不僅有山,還有水,村內周沖水庫的集水面積約為1.2平方公里,非常適合發展垂釣、水上娛樂、繞湖騎行等休閑旅游項目。在人文資源方面,樺墅村是南宋權臣秦檜的家鄉,其還擁有一座建于明代的石佛庵石窟。已經停工的石膏礦留下了國內為數不多的可以深入礦區的小火車,游客乘坐可直達長江港口。“只要游客能來,就一定會喜歡我們的旅游資源和有機大米,這樣我們的農產品銷售就不成問題了。”據蔡云介紹,今年棲霞區西崗街道將樺墅美麗鄉村市級示范村創建納入到街道重點工作中,制定了樺墅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將逐步實施周村農家樂、村級交通路網建設、村莊環境整治、公共服務提升、樺墅優質稻米、鄉村生態旅游等項目建設,并充分利用周沖水庫環境資源和周村村莊自然資源,開發以射烏山為中心的鄉村旅游項目,把樺墅村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都市美麗鄉村,以旅游業的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勇先創景鄉村旅游規劃中心認為:鄉村旅游開發的關鍵總結起來有三板斧,第一板斧是特色種植,就是將此特色種植作為品牌;第二板斧是特色文化,將本土文化挖掘出來,并將之休閑化;第三板斧是泛旅游發展,就是要將旅游做成大產業,做成新型城鎮化的依托產業。這個就是我們鄉村旅游規劃里面說的王道。
(責任編輯:勇先創景) |
?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