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理“大城市病”進行修改規劃
時間:2014-01-18 16:44來源:勇先創景 作者:旅游規劃中心 點擊:
次
北京2013年的最熱關鍵詞是“堵”,被外界稱之為“首堵”。當然這是“大城市病”的一個表現。
1月16日,北京市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會上傳出消息,北京將修改城市總體規劃。北京市目前執行的是2004版總體規劃。北京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透露,城市總體規劃修改工作2014年將全面啟動,為下一步深化和統籌治理“大城市病”做好基礎性工作。
思路:做減法、重實施
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大體上共編制過六次城市總體規劃。目前執行的2004版總體規劃實施以來,北京發生巨變,但也出現了交通擁堵、環境污染、資源緊缺等“大城市病”。
北京市規劃委負責人介紹,本次總體規劃修改在工作思路上有較大調整。第一是要做減法,改變以往增量式的、保障式的規劃思路,根據城市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反過來提出城市規模的控制目標,重點是對人口規模的控制。通過劃定城市增長邊界和生態紅線,倒逼各個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和土地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
第二是重點在規劃實施的體制機制上下功夫。這次總體規劃修改重點研究推進規劃實施體制機制改革,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好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的統籌、宏觀調控作用。
第三是強調區域協調發展。下一步要從更大尺度為北京未來可持續發展尋找出路。據透露,如何加強與天津、河北的合作,在京津同城化、京津冀一體化中發揮好作用,也是總體規劃修改要考慮的重點內容。
創新:“三規合一”,強化參與
北京市此次的創新在于推動“三規合一”。“三規”是指城鄉規劃、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北京市規劃委負責人介紹,推動“三規合一”,主要是從規劃內容、空間平臺、協調機制、行動計劃等方面加強銜接,通過建立“一張圖”的空間信息共享平臺,使各級各類計劃在統一的空間平臺上落實,實現公共財政投入、土地供應、重點工程推進與空間布局的相互協調。
據介紹,此次總體規劃修改將堅持2004版編制時的“政府組織、專家領銜、部門合作、公眾參與、科學決策”工作方式,并特別強調專家和公眾的廣泛參與。
編制部門將邀請經濟、人口、產業、社會、城市規劃、生態、交通等不同領域的權威專家,通過專家研討會、征求意見、開展專題研究等多種方式,為總體規劃修改開拓思路。同時,也將通過網絡等不同渠道,開通有關總體規劃修改的征求意見專欄,歡迎各方專家獻計獻策。
另一方面,編制部門將充分開展公眾參與活動,聽取市民對城市發展的意見以及對總體規劃修改的建議。據介紹,2013年,北京市規劃委組織開展了全市城鄉規劃民意調查,共收到有效問卷3312份。超過80%的居民深切體會到了人口環境壓力,認為應該控制人口;50%以上的居民希望改善城市環境、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完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多建設百姓身邊的綠化、休閑、文化設施。
勇先創景視點:最近透露出的新型城鎮化規劃中指出城市群的概念,意思是通過規劃將區域內的城市做成各具產業特色的城市,也就是互補型城市。區域內交通便捷,通過6000-9000人規模的休閑型小型城鎮來鏈接空白地區。
(責任編輯:勇先創景) |
?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