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都市農業,指包含在都市內的農業及都市近郊的農業。日本是一個土地資源十分有限的島國,經過20世紀60-70年代經濟的高速增長之后,城市擴張迅猛,城市周邊地區的地價不斷上漲。由于土地屬私有制,為保留土地以達到增值的目的,一些農戶不愿過早出賣自己所擁有的土地,于是將繼續耕種的土地在高樓大廈林立的城市內保留了下來。以后人們發現,在城市星星點點的耕地上生產的嫩綠的蔬菜、鮮艷的花卉,不僅為城市增添了綠色,增加了觀賞的景點、而且改善了城市的生態環境,有不可忽視的存在價值。到目前為止,日本已發展出3種主要的都市農業模式:(1)觀光型農業,即設立菜、稻、果樹等田園,吸引游人參觀體驗,其實質是農業與旅游業的結合;(2)設施型農業,即在一定范圍內運用現代科技與先進的農藝技術,建立現代化的農業設施,一年四季生產無公害農副產品;(3)特色型農業,即通過有實力的農業集團建設一些有特色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并依托先進的科技進行深層次開發,形成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特色農業。 日本都市農業的發展趨勢:一是生產逐漸規?;?,以提高都市農業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二是農業結構逐步調整。逐漸淘汰效益低、成本高的農產品,綠色保健品大量生產;三是生產手段向全自動化、設施化、智能化發展,尤其是蔬菜、水果特別明顯;四是農產品批發市場逐步完善;五是生產經營管理向網絡化方向發展。日本都市農業發展的經驗:一是各級政府給予保護政策;二是模式多樣化;三是政府關注農業勞動力素質的提高。 (責任編輯:勇先創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