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任務 三、主要任務 要從空間布局優化、產業結構調整、企業清潔生產、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組織管理創新等方面,推進現有各類園區進行循環化改造。 (一)空間布局合理化 根據物質流和產業關聯性,開展園區布局總體設計或進行布局優化,改造園區內的企業、產業和基礎設施的空間布局,體現產業集聚和循環鏈接效應,實現土地的節約集約高效利用。 (二)產業結構最優化 結合本區域的產業和資源的比較優勢,考慮園區環境承載力和地方發展需求,圍繞提高資源產出率和提高園區綜合競爭力,加大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力度,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調整和優化園區的產業結構。 (三)產業鏈接循環化 按照“橫向耦合、縱向延伸、循環鏈接”原則,實行產業鏈招商、補鏈招商,建設和引進產業鏈接或延伸的關鍵項目,合理延伸產業鏈,實現項目間、企業間、產業間首尾相連、環環相扣、物料閉路循環,物盡其用,促進原料投入和廢物排放的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以及危險廢物的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 (四)資源利用高效化 按照循環經濟減量化優先的原則,推行清潔生產,促進源頭減量;開發能源資源的清潔高效利用技術,開展清潔能源替代改造,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推動余熱余壓利用、企業間廢物交換利用和水的循環利用;推進水資源替代,沿海地區的園區適當開展海水淡化,減少淡水的使用。 (五)污染治理集中化 加強污染集中治理設施建設及升級改造。培育專業化廢棄物處理服務公司,實行園區污染集中治理。強化園區的環境綜合管理,開展企業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構建園區、企業和產品等不同層次的環境治理和管理體系,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 (六)基礎設施綠色化 對園區內運輸、供水、供電、照明、通訊、建筑和環保等基礎設施進行綠色化、循環化改造,促進各類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集成優化,降低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成本,提高運行效率,使園區生態環境優美。 (七)運行管理規范化
建立園區循環化改造指導協調機制;建設園區廢物交換平臺,以及循環經濟技術研發及孵化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制定并實施循環經濟相關技術研發和應用的激勵政策;制定入園企業、項目的準入標準和招商引資指導目錄,實行產業鏈招商、補鏈招商;強化對園區內企業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執法監管;開展宣傳教育,促進公眾參與,形成優美、清潔、和諧的環境和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