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西江經濟帶獲批印證我院精準定位
時間:2014-07-17 15:18來源:勇先創景 作者:旅游規劃中心 點擊:
次
中國政府網16日發布《國務院關于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的批復》,原則同意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這意味著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此前廣東省已明確將廣州、佛山、肇慶、云浮4市納入規劃范圍。廣東省政府參事王培楠認為,這將給廣東的區域協調發展以及產業的轉型升級,帶來重大影響。
區域面積達16 .5萬平方公里
珠江-西江流域上接云貴、縱貫兩廣、下通港澳,被稱為連接西南和華南的“黃金水道”,在全國區域協調發展和面向東盟開發合作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批復指出,《規劃》實施要以推進協同發展為主線,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為動力,堅持基礎設施先行,著力打造綜合交通大通道:堅持綠色發展,著力建設珠江-西江生態廊道:堅持優化升級,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堅持統籌協調,著力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堅持民生優先,著力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堅持開放引領,著力構筑開放合作新高地,努力把珠江-西江經濟帶打造成為我國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增長極,為區域協調發展和流域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示范。
從廣東省發改委獲悉,此前廣東省已明確將廣州、佛山、肇慶、云浮4市納入規劃范圍。這四市面積合計33911平方公里、占全省18.9%,人口合計2650萬、占全省25%,GDP約占全省四成。如果加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南寧、柳州、梧州、貴港、百色、來賓、崇左7市,區域面積達16.5萬平方公里,2012年末常住人口5191萬人。此外,根據流域特點,或將廣西桂林、玉林、賀州、河池等市以及西江上游貴州黔東南、黔南、黔西南、安順,云南文山、曲靖的沿江部分地區作為規劃延伸區。
連接珠三角和大西南腹地
廣東省政府參事王培楠曾在今年初提出,國家城鎮化戰略藍圖,應由“兩橫三縱”改為“三橫三縱”。增加的這“一橫”,就是在陸橋通道與長江的“兩橫”基礎上,增加珠江-西江經濟帶。王培楠認為,“珠江-西江經濟帶”歷史上就是貫通陸海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將經濟最發達的珠三角與大西南的遼闊腹地聯系起來,是區域發展的大手筆,這是“陸橋通道”與“長江經濟帶”所無法代替的。
事實上,珠江-西江流域作為國內僅次于長江的第二大流域,流經廣東四市、廣西七市,向上游延伸還有云貴的四個市,覆蓋人口約1.2億。在今年6月份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發改委副秘書長范恒山就透露,“珠江-西江經濟帶”一旦上升為國家戰略,表明在南方地區將形成由長江、珠江兩大國家級戰略全覆蓋的新的區域發展格局。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珠江經濟帶將共同組成北、中、南地區的三大龍頭。廣西的北部灣經濟區,以云南為橋頭堡的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都有望統籌在珠江經濟帶建設的大背景下進行。
王培楠認為,國家正式批復“珠江-西江經濟帶”規劃,為廣東的經濟布局帶來了重大的戰略機遇,“進不進‘國家戰略大籠子’,效果大不一樣”。
有觀察人士認為,珠江-西江經濟帶啟動,標志著從2003年提出的“泛珠三角”合作全面升級。“泛珠合作”將從區域性戰略,上升為打造南部地區新經濟增長極的國家意志。
廣東區域發展或迎重大機遇
據了解,為適應珠江-西江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迫切需要,近日,廣西決定用3年左右時間開展西江經濟帶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初步確定實施12大類166個項目,總投資6300多億元。
王培楠認為,廣東作為西江經濟帶的下游,更有潛力去拓展黃金水道的廣闊市場價值,“如果廣東把西江流經的地區和北江流域連起來布局,半個廣東都囊括進來了。這將給廣東的區域協調發展以及產業的轉型升級,帶來重大影響。”
北京勇先創景規劃設計院夏家勇院長說,當前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產業基礎,而整個中國的產業基礎比較好的有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珠江流域城市群。此次國務院將珠江-西江經濟帶一體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可謂一箭三雕。一是確定了中南、西南城鎮化的發展方向;二是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奠定基礎;三是完成產業轉移,最終以發達區域帶動不發達區域經濟的發展。從去年為廣西旅游投資集團選擇投資的時候,我們就力推西江經濟帶的橋頭堡--梧州,這次珠江-西江經濟帶的批復也印證了我院領導、專家對企業投資發展規劃的“精準定位、落地規劃”。

梧州考察留影

文化酒店設計圖
(責任編輯:勇先創景) |
?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