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一次“仙境海岸”專家討論會上,談到發展濱海旅游,中國藝術研究院休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馬惠娣說,期待“大項目”向“生活”回歸,讓生活、生活方式造就海濱旅游業新鮮旅游環境和氛圍,托起海濱小鎮旅游業的發展,而不是為旅游而發展旅游。而金城鎮所保留的“翹角小門樓”,正是馬惠娣所說的“生活”和“生活方式”,金城鎮的鄉村完全保留著幾十年前甚至更早時間農村的樣子,所有院子大門都是青磚黑瓦的翹角小門樓,低矮別致,兩扇木門寬不足兩米,完整的保留了鄉村的原始風貌。 金城鎮作為濱海小鎮,發展鄉村游時沒有大拆大建搞一些所謂“大項目”“綜合體”,而是以“風情宜居”為基本理念,充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依托現有的山水脈絡、地域文化、風土民情,用區別于城市的設計理念和建筑風格,把區域特色、精神元素和傳統鄉村原汁原味的風貌體現出來,同時盡可能保持了當地鄉土生活方式。 若論發展旅游的資源稟賦,金城比其他很多地方都要豐富,這里有漫長的沙灘海岸線,有發展工業旅游的花園式電廠和黃金開采冶煉企業,有數萬畝蘋果園,有豐富的民俗文化遺產和成片的古村落古街。若要通過“大項目”來盈利,當地基礎良多。 沒有急著去盈利,這正是當地發展鄉村旅游的可貴之處。反觀現在很多地方發展鄉村旅游,水電管網等基礎設施還遠遠沒有配套,整個鄉村環境和從業人員素質還沒有得到有效提升和改善,貿然發展以農家樂為代表的旅游項目,呈現出“處處蘑菇燉雞”、“廚房小黑屋”等業態亂象,不得不去補“改廚改廁”、完善基礎設施、加強人員培訓的課。 從這個角度看,發展鄉村旅游,不妨暫時舍棄“逐利思維”,改掉落后的生產、生活理念所造成的臟亂差,提升轄區內人們的審美觀念和文化品位,讓鄉村真正“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真正變得“風情宜居”。 當然,發展鄉村旅游,歸根結底,還應讓當地增收富民,讓旅游成為拉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金城鎮已經意識到這一點,開始依托山、海、民俗、金礦等旅游資源優勢,著力打造長壽旅游品牌、重點開發生態游、民俗游和海上觀光等旅游項目。 沒有急著去盈利,這正是金城鎮發展鄉村旅游的可貴之處。發展鄉村旅游,歸根結底,還應讓當地增收富民,讓旅游成為拉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金城鎮在發展鄉村旅游時,雖然暫時讓渡了盈利,但卻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生活、生產方式及其所造就的旅游環境和氛圍,這也就為吸引更多游客、增強旅游發展后勁奠定了基礎。盈利先放放,先讓鄉村空間“休閑化”,金城鎮發展鄉村游的思路和模式值得借鑒。 勇先創景鄉村旅游策劃中心指出,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要注重提升鄉村旅游的品味和檔次,如鄉村旅游產品、基礎設施、管理、經營、標準化制度等,滿足城市居民回鄉旅游的“逃避”、“回歸”心態,滿足鄉村旅游者品位和文化的追求,吸引更多游客,從而增收富民。 (責任編輯:勇先創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