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国产-xx毛片-69av视频在线-日韩视频一区尤物少妇偷拍 |www.szyjmc.com

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鄉村振興規劃,鄉村旅游咨詢網

當前位置: 主頁 > 熱點關注 > 聚焦三農 >

衡山構建現代農業布局

時間:2011-11-17 10:07來源:湖南農業信息網 作者:勇先創景 點擊:

 

      “湘江河畔,東方萊茵河之夢”,衡山依山而名,畔湘江圖發展。衡山縣確定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前提下,沿江八個鄉鎮調整農業空間布局,積極推進農業結構優化升級,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做大休閑農業、做強優質農業、做優特色農產品;著力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水平,以服務城市、繁榮農村、提升農業和富裕農民為目標,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著力建設沿江旅游觀光休閑農業風光帶、城鄉結合發展現代農業。

一、衡山縣基本情況

        衡山縣位于湖南省中部偏東,湘江中游,地處東經112o27'——112o57',北緯26 o 58'——27 o 28'之間,北界湘潭,西南與衡陽縣接壤,西北與雙峰縣毗鄰,東隔湘江與衡東相望,南與衡南相接,中部的北、東、南三面環繞南岳區。南岳衡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橫亙全境,毗鄰衡陽市和長株潭城市群,107國道、京廣鐵路、京珠高速、武廣高鐵、京珠高速復線和湘江河運穿境而過,區位和交通優勢相當明顯。南北縱長54.5公里,東西橫跨48公里,總面積933平方公里,占湖南省總面積的0.46%。全縣轄17個鄉鎮,319個行政村,20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43.6萬人;縣域面積93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5.19萬畝,水田29.07萬畝,旱土6.12萬畝,林地70萬畝;水面5.96萬畝,放養水面5.96萬畝;農、牧、魚總產值分別為88207萬元、129886萬元、1003萬元;農業主導產業是水稻,2011年水稻總播種面49.755萬畝,產量21萬噸,產值達24億元;經濟作物有席草、蔬菜、瓜果,年生產面積分別為3.5萬畝、15萬畝、9.3萬畝,產量分別為2.625萬噸、30萬噸、9.12萬噸,產值分別為15750萬元、26551萬元、17321萬元。

二、沿江八鄉鎮基本概況

        湘江流域流經我縣八個鄉鎮,由北到南的順序依次分別是:長江鎮、福田鋪鄉、沙泉鄉、開云鎮、永和鄉、賀家鄉、萱洲鎮、店門鎮。

(一)地形地貌  沿江八個鄉鎮的地形地貌以山、丘、崗為主,兼有河溪,其地貌組合具有帶狀階梯式分布特點。

(二)人口數量 八個鄉鎮總人口25.3492萬人,其中長江鎮3.2036萬、福田鋪鄉1.9194萬、沙泉鄉2.0477萬、開云鎮8.4911萬、永和鄉2.9558萬、賀家鄉1.6556萬、萱洲鎮2.1242萬、店門鎮2.9518萬。

(三)國土面積  八個鄉鎮總國土面積519平方公里,其中長江鎮75平方公里、福田鋪鄉43平方公里、沙泉鄉36平方公里、開云鎮102平方公里、永和鄉68平方公里、賀家鄉44平方公里、萱洲鎮55平方公里、店門鎮96平方公里。

(四)耕地面積  八個鄉鎮總耕地面積18.48607萬畝,水田面積17.02896萬畝,果園面積0.4474萬畝,水面3.6993萬畝,放養水面3.6993萬畝,可利用荒地0.814  萬畝。

三、沿江經濟現狀

1、旅游資源。  沿江有毛澤東考察衡山農民運動舊址——康王廟、毛澤建烈士陵園、紫巾山森林公園、大源渡中洲島旅游綜合開發區、萱洲古鎮、九觀湖國家級水利旅游風景區和湘江沿河風光等景區景點。

2、沿江企業。  沿江10公里流域內龍頭企業有九家,其中省龍頭企業1家,店門逢緣草藝;市龍頭企業8家,分別是長江新源牧業、長江金葉養殖、福田泰通白云、開云黃花坪糧儲、開云科迪動物藥業、開云景華園林、開云工業園飛鷹新能源、沙頭春發食用菌;這九家企業年銷售收入均在5.5億元左右,能常年帶動農戶4萬戶,創稅收1500萬元。

3、特色產業、產值。  八個鄉鎮主要特色作物基地:長江的蔬菜基地0.15萬畝,福田高檔優質稻和有機試驗示范基地0.1萬畝,沙泉早白薯基地0.35萬畝,開云有蔬菜基地1.2萬畝、九龍李基地1萬畝、柑桔基地2萬畝、食用菌基地產量0.4萬噸,永和柑桔基地、食用菌基地,賀家西甜瓜基地1.2萬畝、紅脆桃基地1.8萬畝,店門席草基地3.2萬畝,萱洲油料基地(油菜、油茶),衡萱線連片油菜6萬余畝等。沿江農、牧、魚總產值分別為63224萬元、76638萬元、9355萬元。2010年農民人平6795.75元。

四、2011-2020年沿江農業產業整體布局

(一)我縣是以糧食生產為主的農業縣,沿江農業發展總目標:糧食播面穩定28萬畝、水稻單產500公斤、總產14萬噸以上,優質稻米產量8萬噸以上;油料播面15萬畝、油菜籽單產220公斤、總產3.3萬噸;蔬菜播面10萬畝、產量23萬噸、產值4.5億元;瓜果面積10萬畝、總產200萬噸,產值1.8億元;席草面積3.5萬畝,總產3.6萬噸,產值0.7億元。到2020年農業總產值達30億元以上,農民人平均收入翻一番。

(二)以城鄉結合、統籌發展為契機,發展現代農業。

1、城鄉結合統籌發展是以農民增收為目標,繁榮農村經濟。

        促進農村經濟繁榮,基礎是要改善農村設施,核心是要發展現代農業,目標是要增加農民收入。一大力改善農村設施。進一步強化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以新農村建設為載體,不斷增加投入,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鄉村建設規劃,優化村莊布局,推廣應用新能源,實施農村清潔工程,改善人居環境。二著力發展現代農業。繼續實施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工程,重點建設沿江優質稻生產基地,確保糧食年播面不低于17萬畝;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布局,切實抓好優質油茶、席草、食用菌、茶葉及生豬、黃雞等產業基地建設,著力推廣有機種植和規模化生產,提高農產品品質;積極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引導企業加快技術創新和改造升級步伐,加大品牌建設和市場開拓力度,提高輻射面,增強帶動力,不斷提升全縣農業加工水平和產業化水平;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托、專業合作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干、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供多種形式的生產經營服務。

2、實施農、牧、休閑等產業結合,多渠道發展富農創收。

        努力增加農民收入,鼓勵農民優化種養結構,提高生產經營水平和經濟效益,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和農村服務業,提高家庭經營收入;加大培訓力度,強化就業指導和信息引導,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有序轉移就業和就近轉移就業,大幅增加工資性收入;嚴格落實中央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努力保障轉移性收入;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發證工作,確保農民享有土地承包權流轉過程中的增值收益,著力提高財產性收入。大力發展席草、衡山黃雞、西(香)瓜、生豬、油茶、油菜等優勢產業,以基地為依托,提升集約化生產經營水平,把規模做大、品質做優。重點幫助逢緣草藝、湘旗農牧、春發食用菌、新源牧業等省市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積極引導興旺鴿業、天水雞業、長江竹木制品、金葉養殖等潛力企業健康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健全農業服務網絡。圍繞區域性主導產業,扶持席草、衡山黃雞、西瓜、白薯等協會組織快速健康發展,大力培植農村經紀人隊伍,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民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

五、重大工程項目

(一)以萱洲古鎮為中心,建設沿江旅游觀光休閑農業風光帶

        以萱洲古鎮為中心,借助衡山縣沿湘江河岸衡萱線開云鎮、永和鄉、賀家鄉、萱洲鎮等鄉鎮區域區位、便利交通、旅游景觀、農業特色產業、湘江沿河風光等資源優勢,充分挖掘和整合豐富的山水型、特色產業型和自然資源型旅游農業資源,積極發展生態型、休閑型和旅游觀光型現代農業。形成游客住農家山莊、吃土菜、品河魚、帶土產,集旅游觀光、賞花觀景、湘江垂釣劃船觀光娛樂、避暑度假和鄉村體驗于一體的山水田園休閑風光帶,吸引和適應大都市居民周末節假日度假、旅游、休閑、觀光娛樂的眼球,實現衡萱線生態型休閑旅游農業風光帶與國家級風景名勝南岳衡山旅游的全方位對接,促進旅游業與衡山現代農業的融合發展,促進“大衡山旅游經濟圈”和衡山文化(文明奧區)的全面發展。(預計至2020年投資總額達15億元,投資年收益將比往年多3倍以上,人均年收入將超2萬元)

(二)沿江荒山、荒坡、灘涂改造建設

        沿江八個鄉鎮共有荒山、荒地和灘涂0.814萬畝。充分開發利用荒山、荒地、灘涂等資源發展經濟作物,全力推進無公害果園、無公害菜園、湘蓮等產業。據初步預算每畝墾荒費用:荒山約5500元、荒地約5000元、灘涂約3000元,共計費用將達4500萬元。

(三)沿江清潔工程建設

        沿江鄉鎮共有居民25.3492萬人,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約100噸。沿江耕地18萬多畝,年農業投入品垃圾約200萬噸。畜牧(生豬、羊、牛)25萬頭,每天排泄量約300萬噸。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優化村莊布局,改善農村環境狀況,改善人居環境。沿江鄉鎮共有170 村,每村建議投入80萬元,合計投資1.36億元。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產業優勢區域布局規劃工作領導小組,高度重視和全面落實各項產業優勢區域布局規劃工作,明確分工、專人負責,確保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總體規劃和衡山縣產業布局規劃按進度、高質量、高標準完成。

(二)切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環境。農業基礎設施滯后一直是制約我縣農業發展的瓶頸,在未來的發展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是我縣農業生產發展的重點和難點,在建設中要以中、低產田地改造,標準良田建設,水利設施建設為重點,糧區重點實施排灌溝渠為主的田園化建設改造。

(三)以糧食總產為目標,強化科技,提高單產。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確保糧食安全。一是重點搞好新增糧食產量工程、泰通白云農業產業化建設、現代農業發展示范項目、優質稻米加工產業建設,全面實施優質良種繁育工程,讓優質稻、雜交玉米良種覆蓋率達90%以上。二是繼續大力推廣運用水稻輕簡栽培技術、軟盤育秧等骨干科技措施,加強普及平衡配方施肥,病、蟲、草、鼠害綜合防治技術措施,加快農機化發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2020年機械化程度達百分之百,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28萬畝以上,糧食單產穩定500公斤以上,總產超14萬噸以上。

(四)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種植業結構,發展現代生態農業。在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的基礎上,加大農業開發,大力發展立體生態農業,努力提高復種指數,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發揮我縣沿江、山地資源富足和特殊的氣候條件,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基地認證、開發項目、打響2-3個品牌。大力推進循環農業、鄉村清潔工程建設,顯示秀美衡山。

(五)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完善農業信息服務網絡,建立高效、通暢的農產品加工和市場流通體系。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各項鼓勵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扶植我縣農產品加工和流通業的發展,延長產業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按照五大產業發展規劃,認真抓好區域布局,切實加大對以有龍頭企業的扶持,走“公司加基地聯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保證規劃目標的實現。一是以逢緣草藝為依托發展店門席草產業,出口高檔草席,打響“鴛鴦”品牌。二是扶持2-3家蔬菜加工企業發展,重點推出種植蔬菜鄉鎮的黃椒、豆角、大白菜、早白薯。三是引進1家大型果品加工公司發展瓜果產業。四是建立起以開云為中心的農產品加工和流通網絡,使之逐步成為湖南重要的農產品集散地。同時,建立起縣、鄉農業信息交流平臺,為加工企業、農民及外地客商提供準確、快捷的農產品供求信息。

(六)加強農業科技服務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體系建設,建立一只組織有力、服務完善、功能強大的農業科技隊伍。一是進一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通過有效的管理機制,充分調動各類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優秀人才成長,增強事業單位活力和自我發展能力。二是加強硬件建設,千方百計爭取各級支持,改善工作和生活環境,強化服務手段,提高為農服務水平。三是加強職業技術培訓和教育,不斷提高縣、鄉、村各級科技人員專業素質和實踐指導技能,以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

(七)堅持依法行政,改善農業發展環境。一是加大農業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增強涉農單位的依法治農、護農的法制觀念,營造出良好的農業行政執法的環境。二是采取有力措施,加強對坑農害農案件的查處力度,嚴格控制假冒偽劣農資和農產品以劣充優、以次充好流入市場,切實保護農民的根本利益,化解各種社會矛盾。三是強農業執法隊伍自身建設,確保從嚴執法、公正執法、規范執法,農業執法的整體素質水平有明顯提高。

(八)切實抓好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培訓工作。結合農業結構調整,發展特色農業、休閑農業和生產的實際,加強對符合法定就業年齡,并具有勞動能力和求職愿望,身體建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和城鎮失業人員的農業科技和先進實用技術培訓,抓好農民轉業轉崗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到2020年,沿江鄉鎮累計勞務輸出人員達5萬人次左右,以適應產業結構升級和提高產業競爭力的需要,切實增加農民非農性收入。

(責任編輯:勇先創景)
?
分享到:
------分隔線----------------------------
聯系方式
?
地址:北京 海淀 清河嘉園東區 甲1號樓15層
郵編:100089
電話:010-62669808
傳真:010-62669808
郵箱:yongxian@bjyxcj.com
院長熱線:13001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