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高度融合化是創意農業建設取得成效的根本途徑創意農業是綜合性產業,是以自然景觀為載體,結合文化元素,運用科技手段實現作物品種改良,采取園藝、園林手法對農場、農莊、牧場進行創意設計,將農業產業與當地的文化、自然、生態、旅游資源進行創意性組合,從而實現場景公園式、休閑娛樂式的目標。因此。在指導思想上,要按照產業化發展的要求培育以特色農產品和園區為載體的農業生產和文化創意活動。 創意農業開發的關鍵在于構筑產業鏈。當有價值的創意與實際的產業真正實現融合時,才能真正使創意成果轉化為產業發展的有效資源;當新形成的這些資源與傳統產業相整合、相滲透,并延伸拓展,進行深度開發,就能產生乘數效應,充分獲取創意農業產業的效益。“紫海香堤藝術莊園”(香草園)通過香草種植發展第一產業,大大帶動了鎮域內司馬臺、古北口等4個民俗村的鄉村旅游,并與司馬臺長城景區相得益彰,促進了旅游接待服務等第三產業的發展。香草不僅具有獨特的景觀價值,還具有食用、藥用價值,也是居家裝飾、個人美容的重要原料。縱深發展產業鏈,由觀賞性向深加工轉化,在香草園農貿市場,出售薰衣草制品如香包、香袋,精油、香水、香皂、蠟燭,薰衣草花草茶等,都是經過深加工的產品。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第三產的聯動和融合,帶動了產業鏈的延長,增加了農業的附加值,滿足了游客購物的需求,進而實現了農民增收、產業增效的目標。2008年,古北口鎮有340戶、526人從事相關產業,民俗旅游業接待38萬人次,客流量明顯增多,實現旅游收入4200萬元,人均增收4000元。 農業創意與市場形成互動 認真研究消費市場的需求是發展創意農業的前提。好的創意,其關鍵還要看消費者是不是接受它。應以資源稟賦為基礎,以產業發展為支撐,不斷開發創意產品,以推動創意農業的不斷發展。 創意農業是由市場來推動的,但反過來,創意農業也開拓了市場。如延慶的“百里山水畫廊”、門頭溝的“妙峰山玫瑰谷”、密云的“紫海香堤”,先是有創意,然后做項目,以獨特的創意和景觀吸引游客,開辟了新的觀光市場。有了市場,這些創意農業項目又以游客的需求為導向,完善和改進創意設計方案,以達到吸引更多游客的目的。事實上,市場需求是創意農業發展的有效驅動力。 文化性、體驗性和差異性是創意農業項目建設的重要內容和生命力所在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牛有成同志指出:“要大力發展創意型農業,要搞好農產品的文化注入,面對高端消費群,完成農產品的工藝化過程,提高農產品的觀賞性和附加值。”繼產品經濟和服務經濟的之后,目前已經進入體驗經濟時代,如何創造性地為特定高端消費者量身打造獨特而系列化的文化、娛樂、體驗項目,豐富農業休閑的新產品,有效延長游客的停留時間,進而刺激游客的消費欲望就成為非常重要的內容。在門頭溝有一個占地15畝的蝴蝶溫室———“花露蝴蝶園”,主人鄧友梅熟諳十多個蝴蝶品種的飼養繁殖之道,她把溫室改造成蝴蝶訪花區、食餌區、羽化區等蝴蝶觀賞體驗區,開發了蝶翅畫制作、蝴蝶觀光、科普教育、蝴蝶放飛等創意項目,她的蝶翅畫———由一片片蝴蝶的翅膀精心粘貼在一起的《紅樓十二釵》,在2007年北京鄉村旅游商品拍賣會上一幅拍得1.6萬元的高價。目前,來蝴蝶園參觀的學生每年達到3000多人,接待游客2000余人。此外,還聯合婚慶公司,為100多對新婚夫婦舉行蝴蝶放飛活動,僅此一項,為蝴蝶園帶來了十幾萬元的收入。過去不起眼的蝴蝶翅膀,實現了由無用變為有用、由普通標本變為旅游商品、由商品變為紀念品、從紀念品變為藝術品的一系列華麗轉身,增加了蝴蝶的文化附加值,提高了蝴蝶園的效益。 城市資源的注入是創意農業發育、發展和壯大的有力保障 以興建于2006年的香草園為例,其建設主體是北京古北口盛陽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該公司的投資人和經營者是個廣告策劃人,也是當今國內電視媒體包裝界的重要人物。他思想前衛,對美術、色彩和營銷宣傳頗有研究,懂得創意,了解市場,他以文化人的敏感性把香草園經營得有聲有色。實際上,香草園不是僅僅借助京承高速公路發達的交通系統,不是只把建筑物建造完畢就認為是“法國的普羅旺斯”,而是更需要眾多專業人士與資源的注入,諸如首都的文化資源、資金優勢、人力儲備、國際化平臺,等等。只有充分吸引和挖掘社會上文化創意領域的人、財、物,使之投入到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的建設之中,才能使農業創意產業做大做強做優。 注重創意品牌的打造和建設,以品牌延伸價值空間 一些區縣依托資源優勢,改變傳統觀念,通過打造品牌,將優良的環境、優質的產品、優勢的產業整合起來,形成消費者競相追逐的不可替代的品牌產品。目前京郊已經擁有200多個“有影響、有潛力、有創新”的有一定知名度、市場占有率較高、能夠覆蓋當地主導產業的鄉村農業品牌。這些品牌涵蓋了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的各個方面,包括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商貿物流業、鄉村旅游業等;這些品牌既有區域品牌,也有企業品牌,更多的是產品品牌,像平谷大桃、大興西瓜等已經被列為具有國家地理標志的產品。品牌塑造與經營意識較強、成效突出的區縣主要有大興、平谷、通州、密云等。 七種典型模式 一、"紫海香堤"多元創意組合模式 “紫海香堤藝術莊園”(以下簡稱香草園)位于北京市密云縣古北口鎮湯河村,其核心區占地面積300畝,主要種植了薰衣草、紫蘇、馬鞭草、洋甘菊等世界200余種珍貴香草品種,是北京市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香草種植園,是一個集養生、度假、休閑、體驗、藝術創作、婚紗攝影、影視拍攝為一體的綜合性都市型現代農業觀光旅游區,也是集“現代都市型農業”、“情景式休閑度假”與“文化創意產業”三位一體的文化旅游模式。香草園以創意為切入點,以愛情為主題,通過對香草文化的包裝和利用,極力塑造普羅旺斯式的浪漫氛圍,打造“長城腳下的普羅旺斯”,創造了創意農業產業發展的一個新模式。 二、"植物迷宮"等景觀農業創意模式 景觀農業就是利用多彩多姿的農作物,通過設計與搭配,在較大的空間上形成美麗的景觀,使得農業的生產性同人們的審美性結合起來,成為生產、生活、生態三者的有機結合體。這種新型的農業景觀除了滿足生產功能之外,還發揮了農業的生態功能和景觀功能,同時帶動了鄉村旅游的發展,有效地促進了農民經濟收入的大幅增加。位于昌平區小湯山鎮土溝村的四季蔬菜觀光主題園---"京承碧園"利用四個溫室設計了春意盎然踏青園、姹紫嫣紅瓜果園、金秋十月賞菊園、寒冬保健菜園四個景觀園和一個蔬菜迷宮。 三、"波龍堡酒莊"等產業融合創意模式 創意農業既是產業融合的產物,也是產業融合的表現形式。北京波龍堡葡萄酒莊、北京張裕愛斐堡國際酒莊、通州桑瑞生態園等就是產業融合創意模式的代表,集一產種植(或養殖)、二產加工、三產旅游(或餐飲)為一體,不斷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從而將利潤放大,獲得三次產業的綜合收益。 四、"平谷桃產業鏈條開發"的創意模式 平谷區位于北京市東部山區,是桃的優勢種植區域。平谷區依托桃種植、桃加工、桃文化,從桃子開花到結果,從果實食用到桃樹廢棄物利用,貫穿了桃產業發展的整個鏈條,開發形成了"兩節兩品三養生"的系列產品,成為消費者心中不可替代的獨特的"平谷鮮桃"區域農業品牌。 五、"百里山水畫廊"空間集群發展創意模式 這種模式是將多個創意農業項目集中在一起,形成創意農業項目空間集群,成為一個區或一條帶,充分顯示了創意農業的恢弘氣勢。如延慶千家店的"百里山水畫廊"、懷柔的鳳山百果園區和雁棲不夜谷等,就是以溝域或交通廊道為單元,以其范圍內的自然景觀、文化歷史遺跡和產業資源為基礎,以特色農業旅游觀光、民俗文化、科普教育、健身娛樂、養生休閑等為內容,通過對溝域或廊道內部的環境、景觀、村莊、產業進行統一規劃,建成內容多樣、形式不同、產業融合、特色鮮明的具有一定規模的創意產業集群。這種模式的優點是能夠將小規模的創意農業項目通過集聚而放大,形成統一的品牌,增強創意農業品牌的競爭實力。 六、"大興農業"區域品牌開發模式 品牌創意也是創意農業的一種重要形式。在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過程中,各區縣都十分重視農產品品牌建設,如大興西瓜、懷柔板栗、平谷大桃等農產品品牌在北京乃至全國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以區域農業為整體進行品牌創意和包裝的"大興農業"區域品牌開發模式,集合了多種品牌創意,提升了區域農業的整體形象。 七、"公園式農業"主題創意發展模式 作為新興的農業旅游形態,農業公園兼具農業的內涵和園林的特點,它是按照公園的經營思路,在農業生產中融入城市公園的元素,將農業生產場所、農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閑旅游場所結合為一體,從而使農業具有旅游觀光、科技示范、休閑購物、怡情益智等多種功能。通州的南瓜主題公園、昌平的香味葡萄園、北京特菜大觀園、懷柔的城市農業公園等,都是這種模式的代表。 (責任編輯:勇先創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