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農業的發展,推進著農業產業形態的不斷變化,伴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和創意產業的興起,農業文化創意和消費正日趨成為現代農業發展新的增長極。結合即墨市沿大沽河西北四鎮現代農業尤其是蔬菜產業的發展,就如何發展文化創意農業、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談三點體會。 一、加快觀念轉變,打牢加快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思想基礎 實現文化創意產業與農業的有機結合,發展創意農業,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但目前我們的發展理念滯后,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涵、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前景、與傳統產業的關系認識和理解都很不到位。因此,要通過加強學習、宣傳教育、參觀考察等方式,切實加強對創意產業戰略性的理解與認同,強化產業整合、品牌打造、人才聚集、環境建設等戰略思想,夯實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思想基礎。繼而學習先進地區發展的經驗、方法和措施,并結合本地實情,拓展跨越式發展新途徑,加快完善和落實區域整體規劃和專項規劃。 二、用創意的理念經營農業,培育現代農業發展新空間 主要思路是:在發展現代農業的同時,整合農業的生產、生態和生活資源,把農業生產與文化創意結合起來,創新思維,設計出具有特色的創意農業產品、農業文化、農業節慶和農業景觀,用文化創意放大農業優勢,用創意元素將現有農業提升為高品位的綜合性產業。 突破瓶頸,積極完善產業投資融資體制。依靠農業龍頭企業或農民合作社組織規模化生產是促進產業發展的有效手段。我們應該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群眾參與、項目支撐”的原則,鼓勵多元化的資金進入創意農業產業領域,即用財政的錢著力水、電、路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投資環境,吸引農業企業投資,變農場為工廠,變田間為車間。投資6000萬元的青島瑞林綠洲農業科技研發項目等一大批農業龍頭項目相繼在移風店鎮落戶就是很成功的例證。 畫龍點睛,積極拓展支柱品牌建設之路。品牌建設和文化包裝是促進農業產品提檔升級、增加產品附加值的最有效措施。應當通過創意設計,將優良的環境、優質的產品、優勢的產業整合起來,融入文化要素,形成涵蓋種植業、加工業、旅游業等消費者競相追逐且不可替代的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顯著提高產業檔次,從而讓農民獲得更多的收益。橫觀膠州大白菜、平度馬家溝芹菜等成功經驗,都是由市級統一組建創意開發團隊,綜合各部門的力量進行運作。大沽河西北四鎮雖屬即墨市農業重鎮,但至今尚無支柱品牌。建議舉全市之力,高端創意,集中力量打造農業品牌,提升我市蔬菜產業的競爭優勢。 挖掘資源,積極發展特色文化旅游產業。沿大沽河的幾處農業鄉鎮,境內有棠邑古城、七級雙塔等許多人文遺址,民間有布老虎、剪紙、草編藝人,文化底蘊深厚,自然資源豐富。挖掘好、利用好這些資源就必須有文化創意。一是深入挖掘原汁原味的農村文化,突出男耕女織、雞犬相聞的農家樂趣,以此作為吸引城市人眼球的亮點。如建設農家茅草屋、開辟農家小菜園等。二是大力開發富有特色的大沽河“親水”旅游。即墨市境內大沽河沿岸36.9公里,流域面積964平方公里,有原生林2000余畝,板栗、柿子等經濟林2萬余畝,有2000余畝的純凈河灘,建議市旅游局牽頭,加大宣傳推介,大力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游業。三是依托西北四鎮現有的農業項目,如天農宏源食用菌基地、天宮院蔬菜基地、萬畝精品蔬菜示范區和蔬菜基地,打造現代農業精品園區,建設一批“文化創意農園”,形成現代農業景觀帶。 三、健全和完善區域扶持促進政策,搭建公共服務平臺 要從本區域實際出發,在充分利用國家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利好政策的同時,盡快健全和完善扶持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和規劃,搞好相應的服務,譬如稅收優惠政策、人才引進政策、專項扶持資金辦法、項目管理辦法、組團建設規劃、品牌建設規劃等等。具體來說,一是提高小城鎮建設水平。由于缺少資金,這些以農業為主業的鎮駐地建設、餐飲接待服務明顯滯后,建議市落實鎮駐地環境綜合整治獎補政策,加快推進生態城鎮建設步伐,優化投資環境。二是落實土地指標。目前農產品加工企業和種植業項目在落實車間、倉貯、管理、景觀建筑、接待設施等方面受到土地瓶頸制約,建議市強化農業企業扶持政策,放寬放活農業企業的土地政策。三是加強生態資源保護。建議各級加大沿大沽河極為有限的水、沙、林資源的保護,嚴格控制審批裁灘挖沙,嚴查對生態林的亂采亂伐。四是加快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建議各級財政加大對農村蔬菜垃圾等農業廢棄物處理資金的投入。 (責任編輯:勇先創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