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外農業休閑功能的主要經驗 ①控制城市蔓延、保護農用地、制定相關政策以及提高農戶的參與度是其保護的關鍵,較為成熟的國家尺度上的政策對鄉村環境保護作用十分顯著。 ② 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系統健康發展的基礎,發展休閑農業必須要保護鄉村的生物多樣性,高強度農業只能在農業生產區的核心地帶發展,耕作邊緣區應保持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 ③農戶的參與在農業休閑功能的實現中有特殊的重要性,因為只有他們的參與,所有的政策與法規才能得以實現。 二、國外休閑功能做法對中國的啟示 1.注重農業地域特色的發揮 農業中不同農作物具有不同的最適宜生產和生態區域。中國作為農業大國,各地社會、經濟、自然情況差別很大,區域特點更為明顯,應充分注意發揮地區比較優勢,優化農業區域布局。西部地區應堅定不移地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有計劃、分步驟地退耕還林、還草、還湖,下大力氣恢復自然生態環境,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和節水旱作農業。中部地區和糧棉主產區要繼續發揮農業提供基本食物的功能,根據不同的生產條件,形成各有特色的產業帶。東部沿海地區和經濟相對發達的其他地區,要吸取日本的經驗和教訓,防止出現二、三產業發達而農業萎縮的局面,充分發揮社會、經濟的區域優勢,努力發展高科技、外向型農業和休閑旅游、體驗農業、都市農業,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2.加強農業特色資源的保護 農業傳統文化和休閑功能包涵農、林、牧、副、漁及其經營內容,有粗獷、有精細,涉及自然環境、歷史地理、文學藝術等多種知識。這兩大功能的實現要在有依托的情況下逐步發展,避免一窩蜂,強調特色化,要注意所在地域同時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合。 3.要加強與旅游部門的合作,促進農業與旅游的結合 農業部門和園區經營者應積極與旅游部門聯系,開展旅游合作,建立農業旅游網絡體系。例如,“臺灣農委會”主要負責休閑農業發展規劃、投資建設,而旅游部門主要負責組織旅行社及游客前往休閑農場觀光旅游,以擴大客源市場。 勇先創景鄉村旅游規劃中心指出,從我國實際來看,加強休閑農業發展建設,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導向,加強休閑農業發展的政策與資金扶持,堅持以農為本、彰顯文化,深入挖掘休閑農業發展的文化內涵,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推進休閑農業發展的營銷與品牌建設,堅持創新服務,規范培養,提升休閑農業發展的水平與經營機制等。 (責任編輯:勇先創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