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休閑農業發展誤區面面觀 1、缺乏宏觀調控,發展盲目性大 發展休閑農業是大方向,地方政府也積極參與,甚至不惜出臺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來激發社會各方面對當地休閑農業的參與熱情,推動發展速度。但事與愿違的是,很多地方發展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由于是參與者的自發行動,缺乏科學的調研論證和規劃指導,造成了投資決策的隨意和盲目。比如很多地方的休閑農業整體上一盤散沙,沒有分工合作、優勢互補,而個體項目又重復建設、功能雷同,只能惡性競爭,自損形象。 2、人工粉飾多于天然雕飾,特色不足 休閑農業其實是旅游經濟的一種,區別于其他或偏重人文或偏重購物的旅游方式,吸引人的在于其更貼近自然、崇尚原創。而現在的很多開發者,往往忽略了這一點,或者把A地的模式簡單復制到B地,或者把一些自然的景致亂砍濫伐后,植入人造景觀,追求城市化、人工化,很難體現當地的農業特色和文化內涵,使地方的休閑農業往往有數量而沒質量,不能對市場形成持久的吸引力。 3、重物質輕文化,產品開發平面化 現階段的休閑農業多僅停留在采摘、餐飲方面,度假、科普、養生等休閑產品較少;在觀光、生態等資源上開發的多,對民俗資源開發較少,使農業資源的綜合價值不能得到有效發揮,深度化、廣度化程度遠遠不夠。于是,農業休閑游僅僅等同于采摘果園、垂釣園,無法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 4、規?;潭鹊停y成氣候 存在項目多,整體規模小,是現階段我國休閑農業的又一個特點。根據國外的經驗,休閑農業特別是農業觀光旅游區在半徑為29.5km的區域內才可以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這在我國大部分休閑農業項目是達不到這個水平的。這其中有土地分散、小規模經營的制約,同時還有休閑農業項目多位于經濟落后的郊區或農村,資金投入、政府支持力度都相對有限,再加上缺乏有效的調控指導,既不能對單個項目進行有效的深度開發,又難以形成群體優勢,更不用說規模效益了。 5、經營管理不專業,持續發展缺后勁 在很多地方,休閑農業的經營者是農民或與農業相關的企業,缺乏科學而成熟的經營方式和專業人才,營銷理念、服務意識、管理水平都很落后:項目開始缺少評估、規劃、市場定位,后期不會深度開發,很多開業的時候熱熱鬧鬧,沒過幾天就虧損倒閉。 影響休閑農業的品質提升和持續發展。 6、監管不到位,發展尚不規范 目前我國的休閑農業還沒有明確到位的規范標準,在項目的開辦審批、指導監管和跟蹤管理上,也還沒有系統的解決辦法。隨心所欲建項目、不正當競爭、不合理收費等問題經常出現,卻得不到應有的制約,對休閑農業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休閑農業“農游”合一的特殊性質,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方式,在提高國民經濟收入、提高生活質量上,成績斐然。可以說,在經歷了萌芽和初期發展之后,現在休閑農業正進入了一個規?;l展的新時期。但同時,目前的休閑農業也面臨著諸多問題,為此,一方面我們必須對這些問題進行梳理,以期繼往開來;另一方面,還要用前瞻的眼光積極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更好的利用農業資源,實現休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休閑農業發展趨勢應對策略 1、產業化:整合產業鏈,集中發展 休閑農業要走規?;l展的路子毋庸置疑。這里說到的產業化,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其一是單個項目的產業化、其二是區域產業化。 2、品牌化:找準定位,做精做優 休閑農業有“農味”、“鄉土味”沒錯,但并不代表粗俗簡陋。由于目前休閑農業普遍項目品質不高、重復性建設,造成大家一想到休閑農業,就會產生低價位、低品位、低質量、高相似的“三低一高”的印象,對比國外的成功經驗,休閑農業的客源主體反而是一些教育程度高、有消費能力的人群。因此,休閑農業提升品質就成為必然的趨勢,品牌化在其中不可或缺。首先,休閑農業的參與者們要有充分的品牌意識;其次,要利用好“品牌”工具。品牌不是結果,品牌是個工具。 3、規范化:制定規章,合理引導,加強監管 第一,有法可依是休閑農業得以規范、健康發展的基石。 第二,要積極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結合我國實際,努力對休閑農業的各個方面進行規范統一。 第三,政府部門要充分發揮相關職能,依據相關規范,對休閑農業進行實時的監管和指導。 第四,要加強對從業人員的素質提升,通過指導和培訓工作,提高其服務質量和水平。 勇先創景鄉村旅游規劃中心指出,休閑農業是農業功能的延伸與拓展,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休閑農業必須科學規劃、優化布局,既要做好區域內的整體規劃,又要引導適宜地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快發展,變資源優勢、文化優勢為產業經濟優勢等。 (責任編輯:勇先創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