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農業是塊很大的“蛋糕”,2015年會有更多其他領域的朋友進入農業領域,從市場角度來看,無論市場有多大,能真正賺到錢,才至關重要;所以在整裝待發之前有必要來點冷思考,學習別人的失敗永遠比學習別人的成功更重要。 原因一:沒有項目,盲目包地。土地是載體,項目是發動機,如果沒有項目做支撐,高價格流轉的土地是負擔而不是財富。 原因二:市場不穩,價格動蕩。經濟學上,價格圍繞價值不斷波動,供求關系會影響價格,在農產品定制化生產沒形成、供求信息不對稱的現在,因為體格波動而造成損失是常見的風險。 原因三:不懂技術,風險過高。俗話說,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可見技術方面存在的風險足以讓你功虧一簣。 原因四:不懂管理,效率低下。農業管理和工商企業管理有所區別,工商企業管理中,給職工講道理,但農民有他們自己的道理,可能你們不在一個頻道上。 原因五:資源整合步伐過大。資源整合必然涉及各利益主體,如果動作過大,可能造成面面樹敵的狀況,項目也會因此而阻力重重。 原因六:不符合國家政策。 原因七:想辦法掙農民的錢,而不是想辦法帶領農民掙錢。農民掙錢很辛苦,想辦法掙農民的錢就得比他們更辛苦才行,所以還不如想辦法帶領他們去掙富人的錢。 原因八:盯著補貼,迷失方向。地方政府對農業的表現是扶強不扶弱,如果項目的啟動只是為了拿補貼而與市場脫離,那對企業是一場方向性的災難。 原因九:不懂行業,迷信權威。古代打仗有軍師和將軍,近代打仗有參謀和軍長,現代農業也是一樣,參謀很必要,但是參謀代替不了軍長,要想打勝現代農業這場仗,不要缺失角色,更不要角色錯亂。 原因十:沒有質量,吹造品牌。山寨貨不可能代替行貨,假的永遠都是假的,農產品也是一樣,虛假宣傳到頭來必將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勇先創景鄉村旅游規劃中心指出,農業好進,但不容易做;做農業,就要跳出農業看農業,傳統的農業就是把東西種出來賣出去,但是現在的經濟已經不是產品經濟,而是體驗經濟。第一要么就是把自己越做越小,越做越性感,你可以做產業鏈的東西,因為你逼不得已,你要注重體驗的價值,第二,做專業化的種植,如果能成為中國番茄第一,一定有投資的價值;除此之外,做農業就是做品牌等。 (責任編輯:勇先創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