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巍巍,有樹才有生氣。近期,九華山風景區為古樹名木聘請“科技保姆”,采用各種科技手段,千方百計呵護,讓古樹名木永葆青春,讓“靈山九華”生機勃勃。 九華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氣候、土地、水文條件均適合各類植物生存生長,古樹名木繁多。著名的鳳凰松距今已有1400年歷史,被譽為“天下第一松”。“但是以前山上大部分古樹名木都默默無聞,不為人知。”風景區管委會農村工作局局長陸之貴介紹說。2006年,九華山風景區聘請農林專家,通過實地調查、現場測量、分析統計,摸清景區古樹名木資源現狀及其分布,并建檔管理。從此,九華山古樹名木有了自己的身份檔案。據統計,景區共有高等植物1463種,古樹名木442株,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樹種59株、國家二級保護樹種123株、國家三級保護樹種260株。 繁茂的植物讓九華山生機流動,而古樹名木更是滄海桑田的見證。為了讓古樹名木永葆“青春活力”,九華山風景區成立了古樹名木保護管理領導小組以及專業施工隊,每年撥付50萬元專項經費用于古樹名木保護與復壯工作。從2010年開始,景區每年邀請國內古樹名木復壯專家,調查研究景區古樹名木生長狀況。去年,專家組專門制訂了景區古樹名木保護與復壯方案,并將先進的培育、復壯技術傳授給職工隊員和保護人員。 九華山風景區森林病蟲害防治站站長吳成進舉例說,修補古樹樹體空洞的傳統方法是以水泥填補,但是隨著樹體不斷生長,洞口就會開裂,雨水和細菌從裂縫進入樹洞,造成樹體繼續腐爛。經過專家指點,如今樹洞的修補改用收縮性與木材大致相同的綠色環保材料,封口材料則改為玻璃鋼,最外面一層用本樹種樹皮仿真材料進行裝飾,修補后不僅外表美觀,更有利于古樹名木的復壯生長。對于鳳凰古松,景區更是呵護備至。據介紹,目前鳳凰松三面設置了3根避雷針防雷擊,安裝了氣象觀測器對風力、風向、溫度、濕度等進行24小時監測,安裝加濕器放置藥物防止蟲害,到了冬天還搭建越冬支架。針對松樹易染松材線蟲病的實際,景區在每年的4月和10月聘請專家,為全山松類古樹配制藥物。 目前,九華山風景區內古樹名木長勢良好,鳳凰松、迎客松、太白銀杏、李白金錢柳等重點古樹名木生機勃勃,已經成為景區重要景觀,古樹背后的人文歷史和自然變遷更是吸引著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據悉,今年9月份,景區還將邀請安徽林科院專家,采用樹木探測儀對古樹名木進行健康體檢,根據體檢結果采取進一步的保護措施。 古樹是生物,不易移遷,更不能像其他文物可復制仿造,因而價值更高,更應珍惜,勇先創景森林旅游策劃中心指出,加強對保護古樹名木的宣傳,增強人們保護古樹名木的意識,減少人為破壞;預先對古樹的生長立地環境進行調查,針對其地上與地下部分的具體情況采取多種措施來改善其生長勢等。 (責任編輯:勇先創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