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號”作為中國海軍曾經最先進的驅逐艦,日前在萊山區黃海路街道的黃海游樂城亮相。這艘曾經的英雄艦在退役后,將永久“定居”在煙臺東部門戶海域,并與毗鄰的煙臺標志性建筑———黃海明珠一道,成為煙臺東部濱海岸線上的靚麗新風景。 以“合肥號”為“圓心”,黃海游樂城目前已醞釀啟動改造。今后,以漁人碼頭、萬象城、海濱浴場、以及新建的逛蕩河河口濕地公園等旅游資源將發揮聚集效應,整個東部濱海岸線旅游功能更加豐富。 “合肥號”驅逐艦雖退役威風猶在 長炮、雷達,132米長艦身,微微揚起的艦首,如高昂的下巴,雄踞東方。萊山區黃海明珠北側,退役后的“合肥號”驅逐艦,威風不減、氣勢雄偉地靜臥在碧波微漾的海面。 “它登過解放軍畫報的封面,它被巨浪壓入水底又昂然破浪而起的壯觀畫面,曾被中央電視臺《人民子弟兵》欄目編入片頭,一直播放了很多年。”現場,提起“合肥號”,很多市民都說,它不僅是“英雄艦”,也算得上是“明星艦”。 這艘“英雄艦”目前只是海軍航空工程學院(以下簡稱航院)用于實習教學,目前正在安置施工,為安全起見,不允許非工作人員上艦。 資料顯示,“合肥號”自服役后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合肥號”都是中國海軍最先進的驅逐艦。 “艙室下邊要進行改造,里邊將來可以住人的。”在現場,一位航院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驅逐艦的功能主要是供學員在實習的時候進行“冷操作”,即在不開動機器的情況下熟悉它的功能、了解艦上的生活。工作人員說,下一步,將開展艦體內水、電等配套工程。 有望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向公眾開放 “合肥號”艦前首是發射火力區,有兩門帶著紅五星的主炮,它后邊就是駕駛艙,艙頂是各種天線和雷達。 駕駛艙里,周邊是開放式的玻璃窗,抬眼就是視線開放的海域,兩個高高的駕駛座是黑色的,右手邊是各種儀表盤,前邊有類似對講機以及手控拉桿之類的裝置。“艦長并不是通過這些儀器來操縱方向,而是要通知左右舵手,來進行航行。”一位工作人員介紹,戰士們曾經駕駛著這艘明星艦,挾著深海的長風,開赴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進行友好交流和訪問。 “英雄艦的‘入駐’對萊山區黃海路街道的意義,不僅僅是擴充了東部沿海的景觀,還將萊山旅游岸線從漁人碼頭鯨鯊館,向南沿伸,與南側的瀑拉谷酒莊、溫泉小鎮、朱雀山公園等旅游景點形成一條內容豐富的旅游觀光帶。”萊山區黃海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陳積安介紹,目前“合肥號”雖然僅僅是一處景觀,但今后有望打造為面向公眾開放的東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觀光基地。它將促進萊山旅游觀光向休閑、游樂、度假多形式化轉變,從單一的景點式旅游向海上旅游綜合體的轉型跨越。 黃海明珠標識將重新規劃設計 在“合肥號”對面,一塊“S”型寬敞的地帶現身海邊。工作人員正在往地面上鋪裝米白色的大理石。 “這是填海新增加的地塊,目前正在進行大理石鋪裝工序,作為公益休閑廣場免費向公眾開放。”據黃海建筑公司六處副處長王進介紹,從黃海棧橋向北區域共計有2.5萬平方米,作為“合肥號”配套建設的廣場,還將為今后整個黃海娛樂城提升改造后的綜合體項目,提供大型停車場。 黃海明珠目前已是海邊標志性建筑,黃海藝術博物館、奇石館、室內植物園等,已成為東部岸線上的一個經典景觀。記者了解到,結合“合肥號”入駐,黃海游樂城已經啟動景觀提升改造系列工程,包括海水浴場清淤、游樂城瞭望塔南至清泉寨界修建擋水墻以及黃海游樂城整體亮化改造等項目。 今年,新建的黃海游樂城新接待中心主體工程已完工,內外裝飾正在緊張進行當中,年底之前交付。 與此同時,黃海游樂城二期規劃也已提上日程。據了解,二期規劃理念將以黃海游樂城一期為基本,采取樁柱式設計,擬建設占海面積400-500畝的海上旅游綜合體,業態包括水幕電影、兒童樂園、垂釣俱樂部、水上會議以及餐飲購物等。增設休閑、餐飲、運動、娛樂、會務設施項目,豐潤第二海水浴場風光,形成海上旅游綜合體一套完整體系。 同時黃海游樂城在市、區政府的支持下進行重新規劃設計,擬建三座煙臺標識性建筑,規劃設計正在進行中。 “北與漁人碼頭鯨鯊館、游艇碼頭、海上藝貝演藝中心遙相呼應,黃海游樂城將形成煙臺市區旅游新版塊。今后,黃海娛樂城將從空間上擴展煙臺海濱的游覽邊界,打造煙臺旅游海上休閑景觀帶和特色服務產業經濟帶。”陳積安介紹說,項目建成后,將以海為特色,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中國北方國際旅游度假島,成為煙臺市乃至全省全國一流的海上旅游綜合體,成為煙臺市旅游產業的新亮點,填補全省海上旅游綜合體的空白。 東部岸線要打造海岸藝術光廊 棧橋、漁人碼頭、上林城、觀海樓、云峰賓館……如果你夜行濱海路,會被沿路流光溢彩的燈光所吸引。 今年,萊山區對濱海景觀帶內黃海游樂城、海昌漁人碼頭這兩處重點景觀廣場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為廣大市民呈現一個集藝術性、景觀性和特色性于一身的人文休閑海景廣場。 “萊山區將啟動新一輪黃海明珠亮化工程,今后,黃海明珠將有新的面孔。”萊山區城管局環境藝術管理科科長張偉東介紹,目前,該局已開始黃海游樂城及濱海景觀帶的綜合景觀概念方案設計,預計本月啟動施工。重新包裝打造的黃海游樂城,不僅從陸地上看是城市時尚的街景,從海面上看是一張充滿溫馨動感的城市名片,從空中看,也將是煙臺展現形象的一個標志性符號。 “我們將在濱海岸線合適節點增設景觀、亮化小品,打造全球最長、最美的‘海岸藝術光廊’,充分體現海之韻味,豐富濱海城市的形象內涵。”這些規劃實行后,整個濱海城區的建筑亮化、街道景觀及綠化、雕塑、景觀小品以及配套的座椅等都將完美搭配,展現的是重視細節、精雕細刻的城市美景。 逛蕩河口下半年開建濕地公園 “將來,這兒的魚群會更多的。”據萊山區海洋漁業局叢日祥介紹說,目前,他們正在選擇逛蕩河入海口遠處的一處適合的海域,建新型的人工魚礁。 沿逛蕩河入海口新建的擋浪堤上前行,沿線新栽了一尺多高的小樹。“這是今年春天新種的3萬棵檉柳,這種樹不怕海水。它形成了2000平方米綠帶,目前全部成活。它能有效地擋住海沙侵蝕。”叢日祥介紹,逛蕩河河口西北側將種植蘆葦300萬株,恢復10公頃濕地,打造濱海親水岸線,通過生態修復工程建設,為當地群眾提供美麗的休閑活動場所。 逛蕩河河口建濕地公園項目計劃于今年下半年啟動,2014年年底完工。 “合肥號”驅逐艦簡介 “合肥號”原名132艦,是我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型導彈驅逐艦,1976年10月由中華造船廠建造,1978年11月下水,1980年3月編入海軍東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戰斗行列,1986年7月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合肥”艦,2012年10月20日退役。 “合肥號”曾在新中國海軍史上寫下光輝壯麗的篇章。1985年11月16日,當時海軍中最先進的“合肥號”和X615油水綜合補給艦組成編隊,在時任東海艦隊司令員的聶奎聚率領下,前往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孟加拉國南亞三國進行友好訪問,這是人民海軍組建36年來,首次派艦出國訪問,也是海軍軍艦首航印度洋,可以說是人民海軍走向世界的處女航。 “合肥號”是海軍的一艘明星艦、功勛艦,曾兩次榮立集體二等功。一次是執行“580”任務。1980年5月18日, “合肥號”作為指揮艦,參加遠程導彈試驗的海軍特混艦隊編成———這是迄今為止人民海軍派出的由18艘艦船組成的最強大特混編隊。 第二次是出國訪問。1985年11月, “合肥號”出國訪問,訪問結束后,艦艇進入南海時,遭遇了12級的強臺風,1.5噸的鐵錨被巨浪打到了甲板上。該艦官兵把自己綁在戰位上操縱著艦艇,與狂風惡浪搏斗了30多個小時,最終圓滿完成任務。 此后, “合肥號”曾參加我國首次向太平洋發射運載火箭試驗的護航任務,長期擔負著戰備巡邏、遠洋訓練和重大軍事演習等任務,并相繼迎接了來自世界各國海軍、政府要員的參觀訪問。 “合肥號”一時成為中國海軍的一張靚麗名片。 北京勇先創景規劃設計院旅游規劃中心視點:充分利用煙臺城市建設和發展成果,整合各類公共社會資源,發揮“合肥號”、風貌建筑、漁人碼頭、萬象城、海濱浴場等場所和設施的參觀游覽價值,整合開發出一批具有社會影響力的都市觀光項目,著力構建都市觀光、休閑度假等旅游支撐體系,著力推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煙臺旅游業又好又快發展。 (責任編輯:勇先創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