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鄉村旅游發展模式 1.政府扶持引導,走規范化發展之路。臺灣鄉村旅游管理部門和臺灣“農委會”對發展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高度重視,在“農委會”下設立休閑農業管理及輔導處,各縣市也相應設立休閑農業管理及輔導機構,從上到下形成了休閑農業管理和輔導體系。同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規扶持鄉村旅游發展。1983年臺灣制定了《發展觀光農業示范計劃》,1999年出臺《休閑農業發展辦法》,2001年出臺《民宿旅游管理辦法》,使鄉村旅游各項工作逐步走向正規化和程序化。 2.旅游類型多樣,走多元化發展之路。臺灣鄉村旅游歷經多年的發展,呈現多元化發展的現象,形成了鄉村花園、鄉村民宿、觀光農園、休閑農場和市民農園、教育農園、休閑牧場等多種類型。特別是鄉村民宿產品一枝獨秀,成為臺灣民眾非常喜愛的一種鄉村旅游產品。這幾種類型的休閑農業在旅游、教育、環保、醫療、經濟、社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3.突出主題創意,走精致化發展之路。臺灣鄉村旅游創意無處不在,主題創造經典,凸顯地方風情,以深度開發見長,不求“大而全”,而是追求“小而美”,將“精致”理念做到極致。無論是以普通城市白領為目標市場的休閑農場,還是高端的鄉村民宿,每個景點細節十分精致和自然生態,同時員工友善敬業,服務良好,令人印象深刻。 4.產品層次多元,走高級化發展之路。臺灣鄉村旅游產品以放松身心和休閑度假為主要功能,兼具鄉村觀光、農事參與、田園采摘、特色美食、商務休閑、鄉間娛樂、民俗體驗、旅游購物等功能。旅游產品層次比較全面,面向高中低各個層次,能夠滿足市場的多元需求。以清境農場為例,實施多元化經營,設有國民賓館、青青草原、畜牧中心、旅游服務中心、壽山園生態區、清境小瑞士花園等。這里的民宿建筑以歐式木屋為主,形成精典的高山民宿街,比較著名的有清境歐風小鎮、清境普羅旺斯玫瑰莊園、清境豐田休閑農場等。 5.旅游活動豐富,走深度體驗化之路。臺灣鄉村旅游內涵豐富,休閑項目精彩紛呈,不僅僅局限于吃農家飯,住農家屋,更加注重游客情感和生活的體驗。如苗栗縣大湖酒莊,將草莓園景觀的觀賞,草莓的采摘、制品如草莓酒、草莓果汁、草莓冰淇淋、草莓大餐等,與草莓有關的品評、寫作、繪畫、攝影、體驗、競賽等融為一體,形成以草莓為主體的系列旅游產品。 6.市場結構多元,走跨區域發展之路。臺灣鄉村旅游發展在起步階段,以近郊旅游為主,客源為附近城市居民。隨著鄉村旅游產品的豐富、層次的提升,其市場結構也呈現多元化趨勢,從區域性市場向跨區域性市場轉化。以位于臺灣南部的美濃小鎮為例,隨著鄉村旅游的進一步開發,旅游市場范圍進一步擴大,吸引著來自臺北、臺中地區的大量客源。另外,隨著大陸游客赴臺個人游的開放,臺灣的鄉村旅游也吸引了眾多個人游大陸游客前往參觀、體驗。 北京勇先創景規劃設計院鄉村旅游規劃中心建議 1、凸顯主題創意,打造鄉村旅游主題品牌。凸顯主題創意是推動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的關鍵。要使鄉村旅游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結合旅游者的需求特征,深入挖掘鄉村旅游資源的內涵,凸顯文化品位,融入獨特創意,進行主題開發,將其開發成為有深度、有內涵的特色鄉村旅游產品。各鄉村旅游目的地應大力爭取各種宣傳媒介,尤其要聯系現下的網絡營銷和微信營銷。2、注重深度體驗,豐富鄉村旅游內涵。鄉村旅游要吸引不同文化、年齡、層次、背景的游客,必須注重游客情感和生活的體驗。根據不同主題,發展一些具有深度體驗內容的休閑項目,給游客以獨特的生活體驗。 (責任編輯:勇先創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