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晚,青奧會在南京開幕,大量的人口涌向了江蘇,旅游地產再次被提上了日程。就蘇州而言,它有別于三亞、珠海等一些旅游地產起步較早的城市,但隨著城市房地產開發重心逐漸轉移,房地產市場進入新一輪的整合過渡,大量的傳統房地產資金開始開辟新的領域,這其中就包括旅游地產的開發。 蘇州是長江沿岸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又毗鄰太湖,素有“東方威尼斯”之稱,經濟與位置“雙劍合璧”,旅游地產發展也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躥升。 現狀與需求不符旅游價值是關鍵 據統計,目前萬科、中信、首創、海航、珠海地產等60多家知名房企均涉足旅游地產,總投資超過8000億元。近日相關機構發布的《2014年旅游地產半年報》顯示,2014上半年,所監控的主要旅游區域整體成交面積同比小幅下降9.8%,與去年下半年相比下降23.5%;成交均價同比小幅上漲4.8%,環比微跌0.6%。其中,華東區域旅游地產受房地產下行影響同比下降26.9%。 然而,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2014年上半年旅游經濟運行分析報告》顯示,受國內經濟和節假日的影響,我國國內和出境旅游市場需求旺盛,國民旅游消費穩定增長。此外,從旅游業占GDP比重來看,美國為18%-25%,香港為10%,大陸僅為4%,旅游市場的潛力巨大。顯然,現狀和旅游地產的發展狀況是不相符合的。 從蘇州方面來看,主要的旅游地產集中在太湖區域,產品過于集中,很有可能會出現供過于求的現象。蘇州除了太湖區域以外,可以發展的旅游地產區非常多,生態旅游與文化旅游可以并行,如木瀆古鎮、陽澄湖等都是旅游地產的理想發源地。 此外,據觀察了解,大湖周邊高端度假村與住宅項目不在少數,然而周邊交通、商業、生活等配套設施卻不是很完善。開發商要想拉動旅游地產蓬勃發展,在保證住宅項目品質的同時,周邊配套也應及時跟上。 微度假模式開啟 “微度假”市場超過3000萬人次/年 蘇州因其發展模式與城市規劃,外來移民人口超過本地人口。上班一族壓力較大、假期少,所以長途旅游對他們來說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微度假”的需求卻隨著人們收入的提升在不斷膨脹。 目前蘇州人口超過1300萬,擁有私人車輛245萬,假設擁有汽車的家庭每年短途旅游4次,沒有汽車的家庭每年平均出游1次,那么市內居民產生“微度假”市場超過3000萬人次/年。 旅游地產未來發展趨勢度假是核心O2O推波助瀾 在度假產品十分成熟的歐美市場,分時度假已被人們廣泛接受,這一模式并非為了解決去化危機而產生,是隨著旅游市場發展自然形成的一種消費模式。 我國旅游地產萌芽于80年初,雖經過三十年發展,但相比歐美國家,仍然處在不成熟的階段,這種分時度假方式不適合中國國情,也不適合國內居民的消費方式。 旅游地產新模式“旅游+地產”模式才是最具投資價值、能夠長期回報的旅游產品模式。在以投資需求為主導的房地產市場中,傳統的旅游地產模式重地產而輕旅游,這樣導致了名氣與知名度都得不到提升,從投機角度考慮,人們可能不愿出售購買或租用。無論如何旅游地產的核心都是度假,地產只能排在第二位。 此外,隨著O2O電商平臺的不斷崛起,打通了旅游地產項目與度假旅游終端消費市場的通道,提供了旅居交換的平臺與系統,這些可以在網上實現的發展渠道也成了旅游地產未來的新方向。 勇先創景旅游策劃中心指出,互聯網的發展與普及給旅游地產業帶來了新的變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模式似乎變成了一種新風潮,在未來,旅游O2O將會十分普及,線上旅游服務與線下是密不可分的,這將從技術上改變傳統酒店吸納客人的方式。 (責任編輯:勇先創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