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B 森林旅游資源調查 B.1基本情況調查 B.1.1 在收集生產、科研、教學、管理等單位現有調查材料和科研成果的基礎上,認真研究、分析,充分利用;對于不足部分,進行補充調查。 B.1.2 自然資源調查 B.1.2.1 位置及面積:調查森林公園的地理位置,總面積,所屬山系、水系及大地貌區、中地貌范圍等。 B.1.2.2 地質:調查地質年代及地質形成期,大、中地貌生成形式,區域內特殊地貌及生成原因,古地貌遺址,母巖及對景物生成的影響,母巖對交通、旅游的影響,山體類型,平均坡度及最陡、最緩坡度。 B.1.3 社會經濟調查 B1.3.1 當地社會經濟簡況:調查所屬市(地)、縣(市)和相鄰鄉(鎮)的人口、經營主業、人均收入等情況及其特點。 B.1.3.2 經營狀況:調查森林公園(原林場、自然保護區)組織機構、人員結構、固定資產與林木資產、經營內容、年總產值、利潤、稅收、職工年平均收入等。 B.1.3.3 旅游概況:調查森林旅游已開放的景區(景點)、旅游項目、游人結構、人次、時間、季節與消費水平等。 B.1.4 旅游氣候資源調查 B.1.4.1 溫度:調查年平均氣溫,旅游季節平均氣溫,極端氣溫及其出現的時間,河、湖、海結冰期及冰層厚度,區域內小氣候特征,可供療養和避暑的季節等。 B.1.4.2 光照:調查各季節晝夜時數,光照最長、最短時間出現的日期及熱量,常見的自然光學特異現象及出現的時期等。 B.1.4.3 濕度:調查森林公園內不同局部的濕度分布及年濕度最大、最小的月、旬、日等。 B.1.4.4 降水:調查多年平均降水量,各月降水頻率(天數)和降水量,暴雨頻率及多發月、旬,旱期,水體結冰,降雪情況,霜期及對景觀的影響等。 B.1.4.5 風:調查主要風向,年平均風力,五級以上、八級以上大風日數及出現的月、旬及頻率。 B.1.4.6 調查特殊的天氣氣候現象。調查年均舒適旅游期日數。 B.1.5 植物資源調查 B.1.5.1 植被:調查植物種類,區系特點,森林植物的垂直分布以及森林植被類型和分布特點。 B.1.5.2 觀賞植物:調查記載種類、分布范圍及數量,花期、果期、觀賞部位(花、果、葉、根、皮)。 B.1.5.3古樹名木:調查記載所處位置、生境、樹種、年齡、樹高、胸徑、冠幅、冠形及分布特點,編撰古樹名木資源一覽表。 B.1.6 野生動物資源調查 調查森林公園境內的動物種類、棲息環境、活動規律等。 B.1.7 環境質量調查 B.1.7.1 大氣質量:監測方法應按《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執行。監測指標應符合《大氣環境質量標準》(GB3095-**)的規定。 B.1.7.2 地表水:監測方法應按《大氣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執行。監測指標應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的規定。 B.1.8 旅游基礎設施調查 B.1.8.1 交通:調查森林公園與周圍大、中城市及相鄰風景名勝區或森林公園的公路、鐵路、水路、航空交通現狀,公園內部交通狀況,記載其里程及技術等級。 B.1.8.2 通信:調查通信設施種類、擁有量、便捷程度等。 B.1.8.3 供電:調查森林公園內的電源,現有輸(變)電線路及供電設備,擴大供電的可能性及電力發展規劃等情況。 B.1.8.4 給排水:調查森林公園內的水源、供水設備、擴大供水的可能性及發展規劃;調查排水及防洪設施情況等。 B.1.8.5 旅游接待設施:調查現有賓館、招待所、旅社分布情況,接待能力(高、中、低檔床位數)、床位利用率、分檔次的效益,飲食及商品零售網點的現狀以及旅游服務人員的素質和服務質量等情況。 (責任編輯:勇先創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