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欽州的抄墩島。 自治區海洋局海域和海島管理處供圖
被紅樹林環繞的穿牛鼻嶺。 自治區海洋局海域和海島管理處供圖 買一座小島,漫步潔白的沙灘,悠閑地看日出日落,是不少人追求的“島主”夢想。自治區海洋局近日印發了《廣西壯族自治區無居民海島使用權出讓評估辦法》(下稱《辦法》)和《關于無居民海島使用審批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標志著我區無居民海島使用權出讓的程序和制度得以完善,當“島主”的障礙已被掃清。 怎么買? 分兩級審核批準 《通知》稱,無居民海島實行國家和自治區分級審核、審批制度。開發利用造成海島消失、外商外資項目投資、涉及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和特別保護區等用島活動,必須經由國務院批準,其余用島活動由自治區政府批準。 自治區海洋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實際上,在《辦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實施前,部分無居民海島上就已經有開發利用的情況,如種植經濟林、搭蓋建筑物等。對于這些用島者,將根據當時是否獲得批準來分類處理。原來已獲批準并符合規劃的,將按程序補辦用島手續,補繳無居民海島使用金差價。原來未獲批準,也不符合規劃的,必須停止開發利用。 貴不貴? 有的島單價僅14元 《辦法》指出,無居民海島使用權出讓采取審批、招標、拍賣或者掛牌的方式。旅游、娛樂、工業等經營性用島有兩個及兩個以上意向者的,一律以“招拍掛”方式出讓。評估單位根據海島的位置、效益等,綜合確定出讓底價。同時,出讓價格還實行最低限價制度,評估得出的底價不能低于最低限價。 我國將無居民海島劃分為6個等別,前三等一般位于發達地區,該區的全部被劃入后三等。《辦法》對該區的無居民海島,根據所在行政區域進行了等別劃分。其中四等是北海市海城區、銀海區,五等是北海市鐵山港區、防城港市防城區和港口區、欽州市欽南區,六等是東興市和合浦縣。 該區無居民海島使用權最低價標準以元/公頃·年為單位。在各等別的海島中,最貴的是填海連島用島,最便宜的是林業用島,離岸最近的四等島單價10.08萬元,離岸最遠的六等島單價只要14元。旅游用島最低價處于中下水平,如離岸最近的四等觀光旅游用島,單價為1260元。 開發現狀 首批公布的無居民海島,多用于交通設施建設 旅游用島尚無人申請 2011年,該區先后公布了兩批開發利用無居民海島名錄,共有29個海島名列其中。自治區海洋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目前,這些島嶼中已有個別島嶼的使用申請獲得批復。如欽州的大娥眉嶺,用于修建濱海公路龍門港至欽州港段龍門跨海大橋,2011年底獲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復,相關單位已拿到海島使用權證書。此外,擦人墩、旱涇長嶺也計劃用于龍門跨海大橋建設,目前正在申報中。據了解,第一批公布的11個無居民海島,規劃用途大多為交通設施用島。第二批則是旅游娛樂用島占“大頭”,其中不少具有獨特的風景。如欽州灣的蝴蝶嶺,附近海水清澈,盛產石斑魚等魚類。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單位或個人正式提出旅游娛樂項目用島申請。 據悉,目前欽州市正積極籌備茅尾海七十二涇海島群的旅游開發工作。該島群有近百座島嶼,水道曲折多變,景色優美。記者在項目意向圖上看到,多個島嶼被橋梁連通,包括海上漁村度假酒店、海島風情街區、海洋垂釣基地等多個功能分區。 數據 該區有海島646個,其中北海市68個,防城港市284個,欽州市294個,海島總面積119.9平方公里。這些海島中,無居民海島占絕對多數,共632個。實際上,“無居民”也不是絕對的,只是這些海島不作為常住戶口登記地,一般沒有人常住。該區絕大部分海島都離海岸較近,最遠的斜陽島只有53.81公里。 當了島主不能想怎樣就怎樣 應盡可能保留原始風貌,不能改變功能定位 據了解,該區無居民海島旅游資源豐富,但開發利用并不簡單,有意當“島主”的單位或個人須謹慎決策 怎么用? 不能搞房地產開發 如何在開發利用過程中做好環境保護?自治區海洋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首先要做好開發利用的前期準備工作,選好重點,進行逐批開發,避免“一窩蜂”上項目造成無序建設。目前看來,選擇一些開發條件相對較好、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好、適宜近期開發的海島進行重點推介,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國家海洋局也計劃近期推出一批無居民海島示范項目,作為開發利用的樣板。同時,鼓勵用島者開發低能耗和低污染的項目,并采取嚴格的生態保護措施,盡可能保留海島原始風貌。該負責人強調,在沒有合理的開發利用方案時,寧愿不開發也要保護好海島的生態環境。 用島者也不是想怎么開發就怎么開發,擬建設項目必須符合區、市兩級海島保護規劃中對擬利用海島的功能定位。如某個島定位是林業用島,就不能拿來開發旅游度假村,目前無居民海島都不能用于房地產開發。確定擬利用島后,相關部門還要制訂單島保護規劃。被劃為保護類和保留類的海島,也是禁止開發的,如潿洲島附近的豬仔嶺島,就屬于保護類島。 先想想? 一瓶淡水一根電線都沒有 自治區海洋局相關部門負責人提醒,雖然現在申請一座無居民海島使用權已不是件很難的事,但真要拿來開發旅游項目或建私人別墅,要對可能遇到的困難做好心理準備。我區的海島以砂質島居多,這種類型的島嶼由沉積物堆積而成,容易受環境影響發生變化甚至滅失。只有基巖島、珊瑚島才具備建設開發條件。同時,島上沒有任何生產生活設施,一瓶淡水、一根電線都要從陸地運上去,房屋、碼頭等基礎設施也要從零開始建設。每年臺風季節,上島旅游的人數會減少,還要防范臺風對島上設施造成的損壞,開發管理成本不容小視。 此外,國家海洋局印發的《無居民海島保護和利用指導意見》還規定,海島開發如不能保持原有地貌,需要采挖土石方的,一般不能超過用島面積的30%。而建設旅游項目,客觀上需要一定的開發面積來確保接待能力。 聲音 “中國島主聯盟”負責人: 挺燒錢難賺錢 在國內,有一個外界看來頗為神秘的群體——私人島主,他們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玩島”,并于近年成立了“中國島主聯盟”。6月3日,聯系上該聯盟負責人林東。 林東稱,聯盟內現有30多名島主,名下有四五十個島,包括湖島、江河島和海島,多分布在廣東、浙江、上海等地。國內首批島主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當時的島主基本上都是為了商業經營,比如海水養殖、山林種植等,不考慮個人享受。 2000年后,把島嶼作為休閑娛樂用途的情況逐漸增多。當時國家對海島開發的管理還不嚴格,部分島主把小島建成私人度假村。不過,這些度假村大多沒有豪華、復雜的建筑,島主崇尚融入自然,一般是簡單修建一些小型建筑,方便島主和親屬短期度假,或者招待客人。另一類島主的目的是投資,但由于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且收回投資的期限和方式都不是很明朗,總體上還是看熱鬧的人多,真正投資的人少。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島上投資一個旅游項目比較“燒錢”,前期投入至少要幾千萬元。 林東說,近年在國內投資海島的人中,賺錢的很少。在廣東、浙江等地,有些游艇會買下一個海島建成游艇停靠基地,并在島上修建一些簡單的休閑娛樂設施供會員使用。據他了解,這些游艇會運營海島基本都是虧本的,主要是以海島休閑的噱頭招攬會員,再通過其他項目營利補貼海島項目。 勇先創景視點 大部分國人對海島感興趣,首先接觸到金庸的文學作品中的桃花島。這種世外桃源式的島嶼,給人以幻想的空間。從旅游規劃的角度來說:一個島嶼的旅游開發,首先得運用島嶼的文化主題,旅游規劃出獨具特色的文化島嶼。只有讓旅游出彩了,才能開發出盈利模式。 (責任編輯:勇先創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