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際鄉村旅游發展的基本狀況 “鄉村旅游”盡管在歐洲發達國家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中期,但大規模的開展還是在本世紀80年代以后。鄉村旅游可以說是現代旅游文化中的一項新事物,然而它卻以極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國發展起來。特別是在歐美的一些發達國家,鄉村旅游已具有相當的規模,并且已走上規范發展的軌道,顯示出極強的生命力和越來越大的發展潛力。我國的鄉村旅游是在國內外市場需求的促動下,在發達國家的影響下,在我國特殊的旅游扶貧政策的指導下應運而生的。由于起步較晚,目前尚處于初期階段。如何使其規范發展,從一開始就能走上健康、高效的道路,將直接影響著我國旅游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速度。 二、主要形式和特點 歐美發達國家的旅游者最喜歡的旅游方式是度假。他們稱鄉村旅游為“綠色度假”。第一種是休閑觀光式的度假方式。他們住在農民的家里,吃著農民自產自制的新鮮食品,觀賞農莊周圍的自然風景和農舍,到附近不加任何修飾的小池塘里游泳、釣魚,學習農家制作面包、奶酪、果醬、葡萄酒的手藝,通過感受農家的生活來增加對自己的認識。第二種是參與各種農業勞動的度假方式,稱為“務農旅游”。各國對此種旅游的處理方式不同。在美國西部專門用于旅游的牧場上,旅游者放牧可以拿到牛仔通常的工資,以資助自己的旅游費用。其它國家多是無報酬的勞動。而在日本,無論成年人還是學生,參加勞動還要交費。東歐有兩個國家的鄉村旅游頗有特色。在波蘭,鄉村旅游與生態旅游緊密結合,他們在開展的活動內容上與其它國家一樣,然而參與接待的農戶均是生態農業專業戶,一切活動在特定的生態農業旅游區內進行。到1996 年底,波蘭全國已有由450 家生態農業專業戶組成的總面積超過4000公頃的生態農業旅游區。其二是30年代就曾聞名于世的匈牙利鄉村旅游。它將鄉村旅游與文化旅游緊密結合起來,使游人在領略風景如畫的田園風光中還體味著幾千年歷史淀積下來的民族文化。這樣高質量的旅游開發對國際旅游市場的影響極大,使客流方向、流量自90年代初開始,由歐洲的西部向東部轉移。波蘭與匈牙利的鄉村旅游模式為世界各國樹立了一個典范,指明農村地域環境中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三、客源市場結構特征 從法國歷年的統計資料中反映出來的現象,我們可以看出發達國家旅游者的一些共性規律。1998年,2/3的法國人選擇了國內度假,其中33%的游人選擇了鄉村度假,僅次于海濱度假的比例(44%)。近幾年,法國鄉村每年接待的200萬(其中1/4 是外國游客)國內外游客中,50%是中高級雇員或自由職業者。這些游客非常穩定。據法國小旅店聯合會統計,近7年來在度假中一直采用鄉村度假方式的度假者占44%,主要采用這種度假方式的度假者占72%,更有15%的度假者每年都住在同一地方。這說明鄉村旅游已屬于穩定性較強的主要旅游方式之一;其最穩定的客源主體是受教育水平較高,經濟條件也很好的人。他們選擇鄉村度假,不是為了收費低廉,而是在尋找曾經失落了的凈化空間和尚存的淳厚的傳統文化氛圍。他們參與農業勞動追求的是精神享受而不是物質享受。從而可以看出,目前在發達國家,鄉村旅游是一種較高層次的旅游行為。 四、主要國家的鄉村旅游案例 自19世紀70年代以來,鄉村旅游在發達國家農村地區增長迅速,對推動經濟出現不景氣的農村地區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鄉村旅游對當地經濟的貢獻和意義得到了充分證明。在許多國家,鄉村旅游被認為是一種阻止農業衰退和增加農村收入的有效手段。鄉村旅游開發在世界各地發展非常迅速,2001年,意大利一萬多家鄉村旅游企業共接待游客達2100萬人次,營業額達9000億里拉(約合4.3億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12.5%%。在美國就有30個州有明確針對農村區域的旅游政策,其中14個州在它們的旅游總體發展規劃中包含了鄉村旅游。在以色列,鄉村旅游開發被作為對農村收入下降的一種有效補充,鄉村旅游企業數量逐年增多。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前東歐和太平洋地區在內的許多國家,都認為鄉村旅游業是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和經濟多樣化的動力。 以英國為例,1992年英國官方統計以人造景點為主的旅游景點全英國有5552個,其中有農場景點186個、葡萄園81個、鄉村公園209個,三者合計476個,可見直接和間接屬于農業的旅游景點幾乎占到了英國人造景點的十分之一。據英格蘭旅游委員會統計調查表明,1995年農場景點、主題公園、工業旅游景點是英國最受歡迎的三大類景點,據初步統計全英國有近四分之一的農場直接開展旅游業或與旅游業的發展密切相關,1994年的≤休閑咨詢≥報告統計表明在1990年訪問英國景點總人數3.45億中訪問農村農業鄉村公園的游人數就達4800萬人次,占到全國旅游景點年度訪問人數的百分之十四,可見市場規模之大。 西班牙是歐洲除瑞士之外山最多的國家,發展鄉村旅游有著良好的自然條件。西班牙的鄉村旅游在1986年前后開始起步,1992年以后快速發展,目前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海濱旅游,成為西班牙旅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除國內游客外,一些來自歐洲其他國家的國際游客也開始逐步到西班牙的鄉村享受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樂趣。 西班牙發展鄉村旅游,最初源于20世紀90年代,農村部門為適應全球化的沖擊,通過政府支持改造農村的基礎設施。在這個過程中,農業部門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1992年,西班牙只有36家鄉村旅館(而當時法國有多達36000家),現在合法的就有7000多家。 韓國也是發展鄉村旅游的一個極佳的案例。忠清南道堤川市德東里是韓國的一個偏僻山村,當地農民歷來從事農業生產。近幾年,德東里村開始發展鄉村旅游,開設種花、做豆腐、捉魚、收玉米等農家樂旅游項目,吸引城里人前往度假觀光。這個僅有69戶、138口人的小山村今年已接待了約25萬名觀光客。 德東里村是韓國鄉村旅游的一個縮影。韓國的鄉村旅游是隨著大規模經濟開發產生和發展起來的。韓國自上個世紀60年代起經濟開始騰飛,由農業國逐漸變為中等發達國家,實現了城市化。目前,韓國約4800萬總人口中,90%以上的人住在城市,農漁業人口不足10%。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為韓國發展鄉村旅游提供了便利條件。目前,鄉村旅游收入在韓國國內旅游收入中所占比重已達9.4%。 韓國鄉村旅游內容十分豐富。海灘、山泉、小溪、人參、瓜果、民俗都成為鄉村旅游的主題。韓國各地有約800個與鄉村旅游有關的民俗節,如“蝴蝶節”、“泡菜節”、“人參節”、“魚子醬節”、“拔河節”、“漂流節”、“釣魚節”等等,并且都具有鮮明的鄉土特色。 法國則是起步較早的國家,早在七十年代法國就興起了城市居民興建“第二住宅”,開辟人工菜園的活動,各地農民適應這一需求,紛紛推出農莊旅游,并組建了全國性的聯合經營組織。近年,法國人推出新興的“農莊旅游”業,全國有1.6萬戶農家建立起了家庭旅館。3000多家農民還組成了一個聯合經營組織,取名為“歡迎您到農莊來”,吸引了眾多的游客。這種新興的“綠色度假”旅游活動方興未艾,每年可以給法國農民帶來700億法郎的收益,相當于全國旅游業收入的1/4。 (責任編輯:勇先創景) |